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齐战元  袁涛  全冠民  王颖杰   《放射学实践》2012,27(4):386-38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近中期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发热后1个月内86次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特点。结果:肺部病变发生时CT表现主要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胸腔积液等。CT复查表现分为3组:完全吸收组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在6~13d(平均11.25d)吸收;明显减轻组29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减轻或缩小,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进展组2例,1例发热后第10天进展为ARDS,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复查后表现为实变及空洞扩大。2例远期复查中1例第73天仍浅淡磨玻璃密度影,1例第90d遗留少许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结节及少许索条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肺部病变多在发热后3天内出现,2周左右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病例中期复查可见间质性病变,危重症患者早中期CT即可见病变迅速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成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确定不同性别血管最大管径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无影响门静脉系统疾病者227例行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属支的显示能力.参照Couinaud方法分析门静脉解剖类型.测量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最大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第1~4级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率100%,可显示5级分支者208例(91.6%)、6级132例(58.1%)、7级19例(8.4%).门静脉分支正常型约84.1%,Ⅰ型变异8.8%,Ⅱ型变异6.6%,Ⅳ型变异0.4%.肠系膜静脉解剖类型中Ⅰ型52.0%,Ⅱ型32.2%,Ⅲ型15.8%,各解剖类型比例接近文献报道.男性及女性门静脉主干95%参考值范围为10.4~17.0 mm及9.9~15.0 mm.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不同性别血管最大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门静脉左支及肠系膜上静脉最大管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血管不同年龄组有差别.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肝门静脉系统解剖.门静脉分支以常见型最多.男、女性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均有明显差异.提示MSCTA上男、女性门静脉主干最大径不超过17 mm及15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伤后48h内脑挫裂伤区CT灌注(CTP)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的变化,并确定CTP各参数图对1周后病变面积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对18例48h内就诊的患者行CT平扫(NCCT)与CTP检查,首次检查1周后复查NCCT,测量下列4个区域的CBF、CBV及MTT:脑挫裂伤内出血区、低密度区、灶周NCCT密度正常及对侧镜像区脑实质。测量首次NCCT、CBF、CBV及MTT图像上病变面积,并与1周复查NCCT同层图像所见比较。结果:脑挫裂伤内出血区及低密度区CBF[分别为(2.42±1.62)ml/(100g·min)及(10.58±6.45)ml/(100g·min)]及CBV[分别为(0.62±0.41)ml/100g及(1.53±0.47)ml/100g]均明显下降,以低密度区参数变化范围最大;挫裂伤内出血及低密度区MTT明显延长[分别为(16.10±8.45)s及(9.69±6.31)s]。初诊时NCCT上异常密度区1周后有明显增大,以CBF与CBV图所见的异常灌注面积与1周复查时NCCT吻合度最佳(66.67%与50%)。初诊NCCT与MTT图(分别为77.78%与72.22%)常低估1周后NCCT所见病变面积。结论:脑挫裂伤血流灌注明显低于正常,以出血区CBF与CBV下降明显,而低密度区CBF变化范围最大。CBF与CBV图可较好地预测1周后病变的面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