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跟骨骨折近75%累及关节面[1],采用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切口并发症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2].2009年6月-2011年9月笔者应用跟外侧动脉改良切口治疗跟骨骨折48例(56足),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截瘫患者外踝褥疮的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采用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3例截瘫患者外踝褥疮,均为男性;年龄30~56岁,平均42.6岁.褥疮发生至手术修复时间分别为3、4、6个月,平均4.3个月.褥疮面积为2.0 cm×3.0 cm~5.0cm×7.0 cm.结果 3例患者腓骨长肌逆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原褥疮处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褥疮未再复发.结论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截瘫患者外踝褥疮的方法简单、有效,但对非截瘫患者的应用尚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SNYTAX积分Ⅱ(SYNTAX scoreⅡ,SS-Ⅱ)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根据SS-Ⅱ的数值,分为低SS-Ⅱ组、中SS-Ⅱ组和高SS-Ⅱ组。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资料以及两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临床基线特征显示,与低SS-Ⅱ组相比,高SS-Ⅱ组的患者年龄更大,血管病变更复杂,有更多的复杂并发症。两组患者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特征比较显示,高SS-Ⅱ组有更多的患者合并复杂造影特征,以及更复杂的介入情况。高SS-Ⅱ组患者介入成功率更低,植入支架更多,介入治疗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且残余SNYTAX积分更高。2年随访发现高SS-Ⅱ组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发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SS-Ⅱ;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SS-Ⅱ,高脂血症,PCI治疗成功,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介入治疗时间。对于2年病死率,SS-Ⅱ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但对于2年MACE,SS-Ⅱ的预测效果并不优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NYTAX积分。结论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相比,SS-Ⅱ是个更为优秀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的2年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螺杆外固定架逐渐加压治疗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2008年6月,收治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患者12例,均采用自制螺杆外固定架逐渐加压治疗,术后8周~6个月拆除外固定架。结果术后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术后6个月骨盆平片示耻骨联合间距与术前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参照Majeed评价标准,优4例,良3例,中3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58.33%。结论应用自制螺杆外固定架逐渐加压治疗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是一种有效且操作简单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拇趾骨外露的方法在医学专业期刊杂志上多有报道,且效果良好[1-9],但是,将该方法用于修复足第二趾骨外露报道不多,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对于足部功能来说,拇趾的重要性要强于第二趾,修复第二趾骨外露意义不大。杨学斌等[10]对84例第二趾移植及跖趾关节移植术后,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复习及随访,认为第二趾缺如,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频度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经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有1万次以上室性早搏的患者(高频度室性早搏组)和40例正常对照者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并比较其关系.结果 高频度室性早搏组与对照组相比,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异常.其中高频度室性早搏组TO为-(1.45±3.48)%,TS为(3.57±3.32)ms/RR间期;对照组TO为-(3.62±5.14)%,TS为(8.74±5.75)ms/RR间期.高频度室性早搏组T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O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TO与室性早搏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1),TS与室性早搏数目呈明显负相关(r=-0.51,P<0.01).结论 高频度室早组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高频度室性早搏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窦性心率震荡的降低同时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SYNTAX积分(clinical SYNTAX score,CSS)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 1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SS的数值,分为低CSS组,中CSS组和高CSS组。对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资料以及2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低CSS组相比,高CSS组的年龄更大,血管病变越复杂,有更多的复杂并发症;高CSS组合并复杂造影特征的患者比例更高,介入成功率更低,介入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发现,高CS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CSS组和低C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发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CSS。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CSS、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高脂血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介入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对于2年病死率,CSS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但对于2年MACE,CSS并不优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NYTAX积分。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来说,CSS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并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2年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时间(Tp-Te间期)进行测定,探讨心肌缺血与Tp-Te间期、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105例,同年龄组正常心电图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Tp-Te间期,TpTe/(RR)(1/2)进行分析,计算Tp-Te间期离散度。结果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Tp-Te间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而TpTe/(RR)(1/2)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心肌缺血使TDR增大,Tp-Te间期及Tp-Te离散度可作为反映跨壁复极离散度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残余SYNTAX积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 1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残余SYNTAX积分(residual SYNTAX score,rSS)结果分为3组:低rSS组、中rSS组、高rSS组。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资料以及两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rSS组的死亡加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SS组和中r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运重建发生率逐步增高(9.2%vs.19.6%vs.23.8%),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14.5%vs.23.8%vs.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之间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多因素Cox分析表明残余SYNTAX积分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包括高脂血症,介入治疗成功和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结论 rSS可以量化介入治疗后的残余狭窄程度,而且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颈椎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过程。结果颈椎间隙感染的患者多有发热、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变,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升高,5例椎间隙病灶区上椎间盘与相邻椎体呈T1W1低信号改变,在上椎间盘呈T2W1呈高信号,间隙软骨板不平或破坏,受累及的椎体信号增高。结论 MR是颈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可靠敏感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