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在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1009例各种麻醉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8月收治的1009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醉恢复室常规交接流程交接,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交接。对比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麻醉恢复室内各类交接隐患事件发生率为2.78%(28/1009),显著低于对照组21.51%(217/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接班所需时间为(3.36±0.35)min短于对照组的(5.45±1.38)min;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麻醉医生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的应用提高了交接效率与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胚胎癌(PTEC)的临床特点和MRI/CT表现,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睾丸PTE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7例PTEC患者表现睾丸渐进性肿大1周~5个月,质硬7例,表面结节感6例,光滑1例;肿瘤最大径7 ~ 10 cm,7例均因有出血、坏死,MRI或CT表现为混杂不均匀信号或不均匀密度,4例CT检查见条形钙化,附睾或精索受累2例,后腹膜腔淋巴结转移4例,远处脏器转移4例;7例PTEC中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4例;全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结论 睾丸胚胎癌生长快,体积巨大,转移早,其临床和MRI/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CT对睾丸胚胎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高考体检行胸部透视发现右侧胸部占位,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1×109/L,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19g/L,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CT图像示:右侧胸腔脊柱右前方见梭形肿块影,大小约46mm×73m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CT值约53HU,注入碘造影剂后,肿块强化均匀,CT值约74HU,后纵隔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侧胸腔脊柱右前方占位,考虑为  相似文献   
4.
加强出院随访服务提高科室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把服从于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医院改革的主要取向,转变观念,加强对出院病人的随访,把医疗服务由院内拓展到院外,由住院期间拓展到出院后,通过服务的延伸,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2003年11月~2005年12月侨宾楼高级医疗中心出院病人和留观病人223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ERCP进行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共146例,总结术后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及有效防治措施.结果 146例ERCP术后共发生高淀粉酶血症95例,发生率为65.07%;发生急性胰腺炎者10例,占6.8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在术后3h达到高峰,多数在24h内恢复正常;10例胰腺炎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ERCP术后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但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防止ERCP术后并发症所引起的致命性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麻醉、无菌技术和手术技巧等等的提高,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但是术后切口疼痛、胃肠功能紊乱、膀胱功能失调等并发症随之增多.大部分产妇在手术后,由于手术操作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体力过度消耗等因素,往往引起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腹胀、肠麻痹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产生,使产妇延迟进食,影响泌乳,导致新生儿母乳喂养延迟,造成母乳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7.
一、一般资料我院近三年开展小肠插管造影共12例,其中7例在插管前施行过肠系造影检查,发现小肠肠管狭窄有4例,大多数因小肠肠管冗长,难以避开病变部位,图像显示不清,在消化科,放射科医师的共同探讨下,采用了上述检查方法。开展此方法,适用于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及钡剂灌肠未发现病变者,肠系造影发现小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教育部发展新医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为指导,在代谢相关的课程链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首先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其次,全面修订含有立德树人内涵的教学大纲、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容;最后,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链聚焦“物质代谢、糖尿病、肥胖和患者教育”,基础-实践-临床层层递进,强化“预防、治疗和康养”相关的大健康理念,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是认可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已有机融合。将思政内容“基因式”植入专业课需要潜移默化的渗透,成效在将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与弹性成像联合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径<10 mm的PTMC患者。查询所选取患者超声图,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良恶性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微小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超声单独应用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6.1%(64/84)、79.2%(84/106)和77.9%(148/190);弹性成像单独应用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63/84)、81.1%(86/106)和78.4%(149/190);联合应用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72/84)、90.5%(96/106)和88.4%(168/190)。二者联合应用与超声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二者联合应用与弹性成像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进行PTMC诊断时,超声与弹性成像联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CT诊断良性肺结节29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诊断恶性肺结节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强化CT值较增强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良性肺结节患者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与恶性肺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