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特征。方法 纳入5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131个转移灶),观察病灶在各序列MRI中的信号表现及其增强特征;测量转移灶动脉期、肝胆期直径,计算转移灶与肝实质信号强度比(SIR)等。以Kappa检验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肝胆期呈现不同强化特征的转移癌之间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结果 观察者间判断各序列信号特征及测量定量参数结果的一致性均良好(ICC均≥0.75,P均<0.05)。转移癌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其中31.30%(41/131)靶样外观,9.16%(12/131)呈反靶样外观,23.66%(31/131)呈不均匀高信号,35.88%(47/131)呈均匀高信号。增强动脉期79.39%(104/131)转移癌呈环形强化,15.27%(20/131)呈不均匀强化,5.34%(7/131)呈均匀强化;肝胆期21.37%(28/131)呈靶样强化,41.22%(54/131)呈反靶样强化,26.72%(35/131)呈不均匀强化,10.69%(14/131)呈均匀强化。62.60%(82/131)转移癌周围肝实质增强,68.70%(90/131)SIR≥0.5。肝胆期呈现不同强化特征的转移癌之间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癌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表现多样,以靶样强化或反靶样强化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对我科1998-10~2004-10 MRI在36例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6例,年龄15~65岁.均有运动时扭伤史或摔伤史,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而就诊,病史2~30 d.  相似文献   
3.
高凤霄 《山东医药》2008,48(15):68-69
比较12例无颈椎病史的正常人(对照组)和6例平山病患者(观察组),颈椎中立位及过屈位MRI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C6水平颈髓正中前后径中立位(Dn)及过屈位(Df)分别为(0.562±0.066)cm、(0.408±0.077)cm,对照组分别为(0.650±0.043)cm、(0.565±0.057)cm,两组相比,P均<0.01.观察组患者过屈位颈髓前后径较正常人变小更为明显,且以一侧变扁为著.认为平山病患者屈颈位MRI有下颈髓及其硬膜囊的异常表现,可作为诊断平山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正常志愿者行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测量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提出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并探讨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38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分别按年龄≥45岁和<45岁分为2组,并按性别分为男、女2组.采用3.0T核磁共振仪行DWI扫描,并采集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正常人肝脏ADC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 448.75±313.31) mm2/s、(1 221.29士258.54) mm2/s、(1 153.53±218.21)mm2/s;同一 b值时,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段或同一性别间,其b值=500 s/mm2时,均与b=800,1 000 s/mm2时存在差异(P<0.05),而b=800 s/mm2与b=1 000 s/mm2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3.0T多射频核磁共振仪可以对正常肝脏的水分子扩散进行定量分析,对正常肝脏ADC值的范围正常参考值的提出,可为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瘤病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本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25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胆囊腺肌瘤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据病变范围及CT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弥漫型,节段型及局限型。结论 Rokitansky-Aschoff窦的显示是CT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需注意与慢性胆囊炎和壁厚型胆囊癌这二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对肝脏炎性假瘤 (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IPL的MRI表现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病理诊断前 13例诊断为良性病变 ,3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组 12例 :血管炎型 5例、浆细胞肉芽肿型 3例、坏死型 4例 ;T1WI和T2WI低信号组 2例 :坏死型和硬化型各 1例 ;T1WI和T2WI等信号、高信号各 1例均为血管炎型。 2例血管炎型于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 ;3例血管炎型和 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 ;3例坏死型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周边轻度强化。结论 :IPL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能将多数IPL诊断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62岁.头痛、头晕2天.1年前头部曾受外伤,当时着力部位不详,伤后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体检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否认患有免疫疾病,无器官移植史及艾滋病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病例组)利用0.5T超导装置,对超导磁共振的MRCP原始图像及最大强度投射法(MIP)图像进行分析,以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MRCP可清晰显示无扩张的肝内胆管在三级以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均清晰显示,胆总管直径为4—7mm,粗细均匀,胰管显示率为23.3%(7/30),直径均在3mm以下。病例组:MRCP均满意地显示了梗阻、狭窄的部位、断端的形态。梗阻部位为肝门上段5例;肝门段17例;胰上段13例;胰腺段18例;壶腹段7例。梗阻端的形态呈锥形及圆锥形7例;突然截断形28例;鼠尾状或鸟嘴状25例。胆管呈轻至中度扩张21例,重度扩张39例。结论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胆道梗阻的性质,能够较好地评价胆道系统的正常与病理解剖,是诊断胆道病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MRI在脑干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T5-NT Gyroscan 0.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诊断脑干梗死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8—87岁,平均45.3岁,发病时间6h-2年。结果63例89个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45个,等信号33个,等一低混杂信号11个,边缘模糊。于T2WI上均呈高信号,边缘较清。于T2WI/FLAIR上高信号45个,低信号10个,高低混杂信号34个。直径〈5mm20例,5—15mm48个,〉15mm21个。结论MRI具有无骨棘伪影,并可以多方位成像,且对水的改变敏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因此,是诊断脑干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