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动脉栓塞治疗中围手术期合理用药,以保证动脉栓塞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以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前端达靶动脉栓塞。本组218例病人,共行309人次栓塞治疗。术中酌情应用抗过敏药、止吐药、止痛药。结果及时应用抗过敏药、止吐药、止痛药的病人能忍受栓塞治疗,能达到预期目的。结论动脉栓塞的疼痛病理因素,有血管痉挛性,组织缺血性和组织坏死性,各组织器官表现不同的疼痛反应。术中多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而地塞米松和甲氧氯普胺枢复宁则可作为恶性肿瘤动脉化疗栓塞的常规抗过敏、止吐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3.
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肺癌是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后,通过保留针管将高频电磁场导人肿瘤内施行辐射,射频电磁波在生物介质中产生的热及非热效应凝固癌组织,杀死癌细胞[1],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我院1994~1997年应用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护理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27例,女3例,年龄<60岁8例,60~80岁21例,>80岁1例。均诊断为中晚期肺癌,通过治疗后症状改善,gr扫描、血管造影及再次活检证明疗效明显,无并发症。2护理2.1治疗前护理2.1.1患者的准备:首先向患者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取得患者合作。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AD)患者17例全部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观察。结果本组17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13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能直观、立体地显示真假腔、破裂口、内膜瓣、夹层累及范围和主动脉各分支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是最实用的并值得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上腹部病变对门腔静脉间隙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上腹部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重点观察门腔静脉间隙的CT变化.结果 59例有门腔静脉间隙改变的患者中,门腔静脉间隙淋巴结改变42例(71.2%),肝尾状叶增大8例(13.6%),血管迂曲增多8例(13.6%),胆管增粗2例(3.4%),腹水4例(6.8%),病变直接累及门腔静脉间隙6例(10%).结论 上腹部良恶性疾病在一定时期会引起门腔静脉间隙发生改变,包括淋巴结改变、尾状叶增大、血管增多迂曲、胆管增粗和腹水.  相似文献   
7.
72例精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的形态分型及其对硬化治疗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左侧精索静脉造影的表现和硬化治疗情况,将精索静脉分为单开口型、多开口型及复杂交通型,前二者又进一步分为单支型和多支型,并统计各型的硬化治疗率。结果:造影成功率83.3%(60/72),曲张硬化治疗率73.2%(41/56),单支单开口型、单支多开口型、多支单开口型静脉曲张硬化率均为100%;多支多开口型和复杂交通型静脉曲张硬化率分别为14.3%和0。结论:(1)精索静脉的形态分型方法简单、直观,有助于硬化治疗方案的确定。(2)先作非选择性造影,再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提高阳性率。(3)精索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没有绝对禁忌症,不论何种形态、有无侧支,只要没有不可控制的返流,精索静脉包括侧支内都可以栓塞。  相似文献   
8.
9.
螺旋CT透明化技术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透明化技术在诊断肺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追踪复查证实的31例肺部病例的原始CT图像与透明化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对支气管、肺实质、胸膜及病变内部的显示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31例肺部病变中,肺脓肿3例,肺癌6例,肺不张3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炎5例,间质性感染5例(其中合并肺炎3例),肺结核(3例)。原始CT图像诊断符合率为72.9%,结合肺透明化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3.5%。肺透明化重建图像在显示支气管的形态,肺实质磨玻璃样影及胸膜增厚方面明显优于原始CT图像,对于肺实变、肺内肿块病灶内部坏死液化、钙化等征像的显示不如原始CT图像,对于含气或气液面的病灶显示与原始CT图像相同。结论肺透明化重建技术对于肺部病变的CT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结合原始CT图像,恰当的应用和发挥肺透明化重建技术的优势,可以明显提高对肺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军  杨四清  刘义  骆昌政  李风桂  欧玲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20-1323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病理及病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病变影像、病理及病变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11例患者12个病灶,全部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4例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无明显强化,有7例强化,其中2例病灶周围环状强化,病灶本身不强化,5例病灶周边不规则强化或内部间隔强化。本组CT检查有4例误诊。全部病变病检见肝脏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纤维母细胞,伴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灶中央呈片状凝固性坏死,周边组织充血水肿。结论:肝脏炎性假瘤多表现为包膜下方低密度病灶,部分病灶可强化;增强表现与不同的病理基础相关,并且反映了病变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