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六气模式”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回医理筋疗法治疗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与推拿手法治疗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回医理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评分与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完成后各项评分亦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医理筋疗法治疗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能较好的解除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洋地黄、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一天一次;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特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一天一次,静脉滴注,以上两药均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明显,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术拔除感染性起搏电极导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术,经上腔静脉途径对9例病人的14根感染性起搏电极导管进行拔除。10根(71.4%)电极导管被完全拔除,不完全拔除2根(14.3%)。拔除失败的2根(1例)起搏电极导管经外科开胸术取出。平均随访9个月,感染被控制。提示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术是拔除感染性起搏电极导管和治疗起搏器植入术后顽固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观察对三磷酸腺苷的反应。同时行RS2 刺激 ,观察有无A波提前 ,明确房室旁路逆传。结果 :5例对逆向传导无影响 ,逆传A波呈非向心性分布 ,同时心室RS2 刺激A波提前 ,证明存在房室旁路逆传 ,5条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次诱发ILVT时出现室房分离 ,于左后间隔记录到分支电位或心动过速时V波最早处消融ILVT成功。结论 :ILVT可以和房室旁路同时存在并导致室房 1∶1传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CBCA)行初次肺静脉电隔离( PVI)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单一术者利用CBCA行初次PVI治疗的连续20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观察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变化。并将病例分为2组(前10例:A组,后10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即刻PVI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男12例,平均年龄(55.4±11.6)岁,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1例)房颤病程的中位数为24个月。 A、B两组平均冷冻次数[(10.5±2.1)次对(9.3±1.7)次,P=0.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平均冷冻时间[(46.5±11.4)min 对(36.7±4.4)min, P=0.021]、手术时间[(150.0±27.6)min对(123.4±19.8)min, P=0.023]及X线透视时间[(62.5±15.7)min对(47.2±9.7)min, P=0.018]均减少。单纯行CBCA治疗,B组在患者水平及肺静脉水平上达到即刻PVI的成功率较A组高( P<0.05)。围术期出现1例(5%)主要并发症为膈神经麻痹( PNP)。结论应用CBCA行PVI治疗房颤具有近期安全性和即刻有效性。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很快完成学习曲线。 PNP作为主要并发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唇腭裂患儿父母躯体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其进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家庭功能量表(FAD)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2名唇腭裂患者的父亲或母亲及126名正常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进行调查,以了解唇腭裂患儿父母的躯体表现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所面对的家庭、社会方面问题。结果:CMI中,病例组父母在躯体性疾病如眼和耳、心血管系统等方面以及在精神症状方面如不适应、抑郁等方面各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D及SSRS中,病例组父母各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唇腭裂患儿的父母心身健康状况较差,所获得的家庭及社会支持较少,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现有的常规射频消融导管,冷冻球囊导管是专门为电隔离肺静脉所设计.目前国外已有上百家医院应用此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后随访1年,约70%患者保持窦性心律[1-2].2012年9月10日,本中心在德国Kuck KH教授的指导下,使用冷冻球囊导管成功治疗两例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心电图记录判断房颤复发率与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率有无差别.方法 所有患者因阵发性房颤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导管消融前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消融术后3个月随访开始记录房颤发作情况.分别通过传统记录方式(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共40例(男2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6.00±9.3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2 ~0.73 (0.61±0.03),左心房内径31.00 ~38.00(34.00±6.56)mm,随访4.5~42.0(25.0±8.2)个月.随访结束时,38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复发10例(25%);根据起搏器程控记录房颤复发16例(40%).结论 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导管消融术后根据心电图和起搏器腔内电图判断房颤的复发率有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快速核酸多重检测平台检测宁波地区腹泻患者艰难梭菌(CD)的感染率及致病性(毒素A、B和二元毒素AB的携带状况),探究社区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CA-CDI)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12月因腹泻就诊于宁波11家社区卫生院的门诊患者6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厌氧培养法、核酸多重检测平台快速检测法检测艰难梭菌,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4种抗菌药物药敏检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归纳CA-CDI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646份有效腹泻标本,分离获得CD共42例(6.50%);近4周接受抗感染治疗、近8周接受化疗、4周内使用抑酸药物(PPI)是CA-CDI的相关因素。本地区社区获得性CD普遍携带两种毒素基因,41株为tcdA+/tcdB+/cdtA-,仅有1株为tcdA-/tcdB+/cdtA-。同时发现1株可能引起严重肠道病变的tcdA+/tcdB+/cdtA+的高产毒株。MOKOBIO系统对菌体直接检测法其敏感性为95.24%,特异性100.00%。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高度敏感。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敏感率为11.90%,对红霉素敏感占45.24%;且有45.24%对克林霉素高度耐药(MIC128mg/L)、54.76%的菌株对红霉素呈高度耐药(MIC128mg/L)。结论快速核酸多重检测平台(MOKOBIO)直接检测粪便样本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提高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率,方便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