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6例高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1年总生存率83.3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是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miR 106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及10例健康人血清中miR-106a表达的水平。结果 实时定量RT-PCR方法能够检测到血清样本中微量miRNA的表达。21例胃癌患者miR-106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34(0.17~0.69),10例健康人为0.63(0.27~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21例胃癌患者中,血清miR-106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胃癌(P=0.01);血清miR-106a表达水平亦与血清CA724相关(P=0.03),而与分期、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采用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06a的表达敏感可靠。血清miR-106a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选取的15例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DLBCL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TNP方案化疗,1例采用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有4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另1例单纯化疗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高龄患者利妥昔单抗无需减量,但需注意调整化疗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淋巴细胞输注诱导自身免疫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探讨CD28/B7信号在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来自父本的淋巴细胞悬液(40×106个几左右)通过尾静脉注入CBYB6 F1代受鼠体内,采用CFDA-SE标记法跟踪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尾静脉注射CD80和CD86阻断性单克隆抗体(单抗),不同时段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病理切片观察骨髓及主要脏器的变化.将骨髓造血细胞与淋巴结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通过计数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数来观察不同数量淋巴结淋巴细胞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体外测试不同浓度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结果 输注淋巴细胞后可诱导受体小鼠在第5天出现骨髓衰竭的表现,主要是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21 d左右受体鼠出现死亡.不同时间段受体小鼠主要脏器冰冻切片显示荧光标记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骨髓组织中;病理切片显示有骨髓组织的破坏.同时注射CD80及CD86阻断性单抗的受体鼠同样出现上述表现;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证实B6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和F1造血细胞为5:1时,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集落形成数目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比例提高至10:1,CFU-E集落形成数目明显减少(P<0.05);至50:1时,则可完全抑制CFU-E集落的形成,CFU-E和CFU-G集落形成数日的减少呈现淋巴细胞剂量依赖性,加入CsA可显著提高CFU-E和CFU-G形成率.结论 通过模型证实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仅通过阻断CD28/B7信号并不能阻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与白血病、淋巴瘤的相关性和地区性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不同类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BO血型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情况。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ABO血型分布与健康人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χ2=8.36、χ2=9.39,均P<0.05)。国内不同地区的白血病、淋巴瘤ABO血型分布有差异,其中白血病ABO血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5)。结论 ABO血型可能是白血病、淋巴瘤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地理因素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6例高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1年总生存率83.3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是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相关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MPMT)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的MPMT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有3例为两种类型血液系统肿瘤;7例为血液系统肿瘤合并实体瘤,其中3例为同时性MPMT,其余4例首发肿瘤均为实体瘤。10例患者中5例死亡,生存时间为10月~9年。结论:血液系统肿瘤相关的MPMT的发生与放化疗、免疫异常、宿主易感性的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需兼顾多种肿瘤,选择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孢素A(C s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 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异常综合征(hypo-M DS)患者20例,定期观察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形态学,并随诊观察远期疗效。结果:1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16/20),75.0%(15/20)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善并摆脱输血依赖,全部患者无严重毒副反应出现。结论:C s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可靠,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