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 CT 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临床冠心病支架术后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在稳定心率情况下,成像质量将前瞻性心电门控、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病例分2组。图像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4等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比2种门控辐射剂量差异。结果161例中,87例(158枚支架)前瞻性心电门控,74例(159枚支架)回顾性心电门控。优秀图像分别为30例(34.5%)、9例(12.2%)(χ2=10.853,P =0.001);良好图像分别为45例(51.7%)、41例(55.4%)(χ2=0.218,P=0.641);一般图像分别为12例(13.8%)、21例(28.4%)(χ2=5.22,P =0.022);较差图像分别为0例(0.0%)、3例(4.0%)(χ2=1.719,P=0.190)。前瞻性和回顾性电门控辐射剂量分别为5.3074 mSv、17.564 mSv(z =-10.919,P =0.001)。前瞻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低约69.8%。结论在稳定心率情况下,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而且射线剂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256层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29例,回顾性分析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桥血管的情况。结果29例搭桥血管共77支,搭桥血管1支6例,2支6例,3支10例,4支6例,5支1例,平均2.75支。59支(76.62%)桥血管通畅,17支(22.08%)桥血管管腔狭窄,1支(1.30%)桥血管闭塞。内乳动脉桥6支,大隐静脉桥71支;6支内乳动脉桥中,5支(83.33%)桥血管通畅,1支(16.67%)桥血管管腔狭窄;71支大隐静脉桥中,54支(76.06%)桥血管通畅,16支(22.54%)管腔狭窄,1支(1.40%)管腔闭塞。大隐静脉与内乳动脉桥血管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评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准确、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比剂剂量对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66例256层冠状动脉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成像患者[体质量指数(BMI)<30,心率50~80次/min],将其按注射碘海醇350剂量分为3组,<1.0 mL/kg(105例)、1.0~1.1 mL/kg (111例)及>1.1~<1.2 mL/kg(150例)。由3位评估者以优、良、可、差4个等级分别观察不同对比剂剂量组及组内3种不同心率(≤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图像质量。结果3组不同注射对比剂剂量组间优秀图像、优秀良好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 >0.05)。3组不同注射对比剂剂量组内的心率改变对图像质量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低心率者(≤60次/min)图像质量优于心率较快者(71~80次/min)。结论正常 BMI,正常心率者进行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 CT 成像对比剂剂量(0.9~1.2 mL/kg)不影响成像质量,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颅内段硬化256层C T血管成像(CTA)表现。方法收集2013—2014年经256层C T A检查诊断头颈部动脉硬化402例,其中男274例,女128例,分析累及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发病率,分别观察动脉硬化斑块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60岁、>60岁)、不同部位(左、右)特点及斑块长度、性质及血管狭窄率的差异。结果402例头颈动脉硬化累及颈内动脉颅内段164例(40.80%),男38.32%,女46.09%(χ2=2.182,P=0.140)。两性别>60岁组发病率均高于≤60岁组(χ2<31.105, P<0.001),不同性别、年龄在部位发病率无显著差异(χ2<0.035,P>0.088)。斑块长度(按≤10 m m ,11~20 m m及>20 m m分组)在男、女两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27,P>0.091)。钙化斑块多见(79.81%),混合斑块次之(15.46%),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少见(1.58%,3.15%)。男性混合性斑块>60岁年龄组较≤60岁年龄组多见(χ2=12.204,P=0.001),其余不同性质斑块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轻度狭窄多见(54.57%),中度狭窄次之(39.75%),重度狭窄少见(5.68%),男女两性别在不同年龄组间血管狭窄率未见显著差异(χ2<2.062,P>0.151)。结论头颈部C T 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硬化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