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与术中所见相符,均表现为腹腔积液及腹膜不规则增厚;腹膜多发实性结节或肿块3例;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受累3例,1例累及右侧卵巢、输卵管,出现囊实混合性(囊性成分为主)或实性肿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CT有助于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但确诊需依据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508例(男310例、女198例)3~18.9岁正常儿童的颈椎片,以确定儿童齿状突的正常发育程度及其与环椎前弓的关系。通过两种测量法对齿状突进行评价:1.测量枢椎关节块上缘至齿状突尖的高度,是为齿状突总高度;2.从环椎前弓上缘至后弓上缘作一连线,测量齿状突尖至此线的距离,称此测量值为齿状突“低位”值,高于此线为正值,低于此线为负值。为避免后伸位可能形成的齿状突发育不全的假象,应于中间位时摄颈椎侧位片。测量结果作了统计学分析。分析表明:齿状突高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齿状突低位值从8岁以下儿童的明显负值在年龄更大的儿童中变成了正值。除15~18.9岁年龄组中女性齿状突高度小于男性(P<0,001)外,其余各年龄组男女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5.
雷亿成  赵振琴 《河北医药》1993,15(4):254-255
喉正位X线体层摄影是喉癌的常用检查法之一,文献中对此专题论述不多。本文搜集分析1981~1991年期间资料完整、作过喉正位体展摄影的喉痛78例,探讨基诊断问题。 1 一般资料与检查方法 78例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36~72岁,平均57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8个月。主诉声嘶者最多。病理诊断:73例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分型:声门上型47例、声门型10例、声门下型3例、混  相似文献   
6.
乳腺肿块的CT和钼靶摄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和钼靶摄影诊断乳房肿块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 61例乳房肿块的CT和钼靶征象进行对照研究 ,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CT对乳腺癌、乳房积乳囊肿、脂肪瘤、纤维腺瘤、男性乳腺发育症 (肿块型 )、女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0 % (8/10 )、10 0 % (2 /2 )、10 0 % (1/1)、10 0 % (2 7/2 7)、10 0 % (7/7)、10 0 % (14 /14 ) ;钼靶摄影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70 %(7/10 )、5 0 % (1/2 )、0 % (0 /1)、81% (2 2 /2 7)、43 % (3 /7)、71% (10 /14 )。本组 10例乳腺癌中钼靶摄影有 4例占 40 % (4 /10 )显示成簇样微小钙化 ,而CT无 1例显示。钼靶摄影显示成簇样微小钙化优于CT。CT和钼靶摄影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7%和71%。结论 CT对肿块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检查 ,两者综合应用可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半月板退变和损伤与半月板滋养血管MRI信号的表现特征及鉴别依据,以提高对半月板病变的MRI诊断认识。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有膝部明确急性或慢性损伤史且伴有相应症状的患者和100例无膝部明确急性或慢性损伤史且无相应症状的志愿者,进行左膝或右膝半月板的MRI检查,按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200个半月板及无症状组200个半月板两组,研究其MRI影像表现尤其是滋养血管的分布特征。结果滋养血管会参与部分半月板II级、甚至Ⅲ信号的构成。两组间半月板信号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症状组Ⅱ级、Ⅲ级信号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而0级信号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无症状组,I级信号比例两组相近。两组间半月板滋养血管参与Ⅱ级、Ⅲ级信号的构成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RI对半月板信号改变敏感,能清晰显示半月板退变和损伤的程度、范围和类型,同时可较好显示半月板滋养血管。MRI能够准确鉴别半月板病变和滋养血管,对于提高半月板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侧位胸片上,作者偶于主动脉弓上方观察到一重叠于气管之上的结节样阴影,在后前位胸片上则见不到。这迄今尚未见诸报道。为确定其出现率、特征及解剖基础,作者复习了连续的500份10~80岁(平均47岁)男女的侧位和后前位胸片。这些胸片均采用了高仟伏摄影技术(120kVp),见有能改变上胸部正常解剖关系的情况者都不包括在内。500例患者中15例(3%)的侧位胸片上存在上述节影。15例中7例年龄小于50岁(其中3例小于20岁)。该影直径0.5~2.0cm、边缘不锐利、密度均匀,仅1例在结节影前缘有钙斑。结节影位  相似文献   
9.
女,30岁,以右臀部不明原因肿痛就诊。临床诊断:右侧骶髂关节炎。分别于2008-09-19及2009-03-30行MR检查。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右臀部曾行针灸及中药热敷疗法,症状无改善。查体见右臀部软组织肿胀,皮肤红热,触之有中等硬度包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增生症钼钯X线表现,提高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认识。方法:收集男性乳腺增生症12例,回顾性分析本症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X线表现分为三种:(1)结节型:表现为乳头下方中央位三角形、锥形或扇形致密阴影,边界可部分模糊或有清晰界限。(2)树枝型:表现为乳晕下方中央位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伴有树枝状的突起呈放射状伸入周围的脂肪组织内。(3)弥漫型:类似女性致密型的乳房。乳晕下呈片状致密影,密度不均,介杂有不规则透亮的脂肪岛。结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男性乳腺增生症具有确诊意义。诊断时需与男性乳腺癌及假性乳房发育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