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普外手术的方式与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2年196例高龄病人普外手术、伴发病、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治愈率91.84%,死亡率3.57%。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协作以及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高龄病人的手术是可行的,并且术后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CRP含量最高的人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是最低者的两倍,并认为其是结、直肠癌的一个早期标记。如何将测量CRP含量与当前结肠癌筛检的预防策略相结合,尚缺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是否可作为术后检测复发和转移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9例)和开腹组(7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生存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分化、肿瘤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71.4±63.6 min)大于开腹组(146.1±47.1 min),术中出血量(63.4±23.6 mLvs.92.6±31.8 mL)、术后排气时间(2.5±1.3 d vs.3.6±1.1d)、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4.6±1.9 d vs.6.3±2.2d)腹腔镜组均小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开腹组相似(7.0% vs 13.2%)(P>0.05),术后吻合口漏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其远期疗效和开腹手术相似,在对盆腔神经丛的保护和对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腹股沟切口前入路单纯腹膜前修补与改良Kugel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评价二种术式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收治的302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其中17例为双侧)分为单纯腹膜前修补组(OP组)145例和改良Kugel修补组(MK组)157例。OP组采用Oval Patch补片修补,MK组采用Modified Kugel(MK)修补。比较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二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5)个月。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0.939,P=0.870、0.349)。术后1周和1个月,OP组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低于M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4、2.297,P=0.030、0.021)。结论经腹股沟切口单纯腹膜前修补与改良Kugel修补术相比,单纯腹膜前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可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朝晖  王实  陈跃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18-2020
【目的】探索通过使用Ⅱ型血管造影用鞘组,提高肛瘘造影的成功率。【方法】本课题收集24例择期肛瘘手术病人行肛瘘造影,病例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病人均为初次手术,造影前局麻、扩肛,探针适度扩张瘘管,设置齿线标记,使用Ⅱ型血管造影用鞘组造影。【结果】17例造影成功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复发,造影失败7例手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4.17%。造影成功率达70.8%。【结论】使用II型血管造影用鞘组,造影前局麻、扩肛,探针适度扩张瘘管,设置齿线标记,能提高造影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在上海已列为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直肠癌占50%,其中低位直肠癌占70%[1].20世纪90年代以前,Miles手术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直肠癌的金标准术式.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得到公认及推广,直肠双吻合器的使用,病理学的研究使肿瘤远切端距离从5 cm减至2 cm,甚至目前2 cm原则也得到挑战[2],同时腹腔镜手术的进步,使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辅助治疗使原本不能切除的肿瘤缩小、达到降期,亦使保肛率得以上升.现综述国内目前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现状,以及对未来治疗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04例肝外胆管结石且胆管直径>13 mm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2例,EST组采用单纯乳头大切开;ESBD组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用直径15 mm的柱状气囊扩张,2组再行相应的碎石或取石操作。观察2组病例的结石清除率、取石时间、碎石器使用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病例的胆管结石大小、数量以及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相似;EST组和ESBD组Ⅰ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4.2%和96.2%(P=1.000),取石时间分别为(30.38±10.51)min和(26.31±8.59)min(P=0.033),碎石器的使用率分别为28.8%和11.5%(P=0.028),取石次数分别为19和10(P=0.049)。EST组发生并发症5例(轻度胰腺炎3例、中度出血2例),ESBD组发生轻度胰腺炎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是清除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于胆总管巨大结石或行乳头切开取石困难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亚型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病理确诊的29例胆囊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表达。分析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STR 5种亚型在胆囊癌组织均有表达,SSTR表达的优势是SSTR3;SSTR3在中高分化胆囊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胆囊癌(P<0.05);SSTR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经统计学分析,5种SSTR亚型表达情况均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肝脏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胆囊癌组织及正常胆囊黏膜均表达5种SSTR亚型,优势表达是SSTR3;SSTR3及SSTR4的表达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有关,提示这两种SSTR亚型表达可能在胆囊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抑制肿瘤增殖或其异常分泌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肿瘤内高密度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而介导的,并且具有受体亚型的选择性。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可表达多种SSTR,且大多数情况下同时表达两种以上的SSTR,其中以SSTR2和SSTR5最为常见,同一肿瘤不同分期状态下SSTR的表达状态也有所不同。明确肿瘤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分布与表达,对选择特异性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以及提高对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和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由某地区3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组织中提取DNA,通过直接测序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43.3%,共发现6种突变类型,主要位于12、13密码子,其中以c.38G>A突变率最高(3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KRAS突变与年龄或性别无相关性.BRAF基因突变率为0.结论 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靶向治疗前进行突变状态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