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CT及MRI检查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头颅CT(16/16)和MRI(3/16)表现,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多发钙化性病变,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CT值114~373HU,在MRT1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的对称性、条形或团块状钙化16例;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6例(双侧4例,单侧2例);侧脑室旁钙化2例。结论CT和MR对IHP的诊断非常重要,其中CT对病变的显示优于MR,与临床结果结合,对IHP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SBM)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SBM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1)本组SBM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8例(57.2%)、出血型4例(28.5%)及囊型2例(14.3%)。(2)SBM误诊率高(46.7%),30例患者中14例分别误诊为胶质瘤8例,脑膜瘤3例,脑梗死、脑出血、脑脓肿各1例。结论SBM影像学容易误诊,但CT和MR发现可疑征象结合临床及随访复查可有效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62例青年患者咯血的病因及检查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认为该地区青年人咯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及支气管内膜结核,分别占54.8%(34/62)、29.0%(18/62)及6.5%(4/62)。支气管肿瘤几率较小,占1.6%(1/62)。又将容易被误诊的支气管扩张症进行了重点讲座,并对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认为纤支镜具有直观、病因诊断准确等优点,为首选检查方法。CT或支气管造影作为必要补充,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自1990~199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食管恶性肿瘤共138例,其中少见恶性肿瘤(腺癌、未分化癌及平滑肌肉瘤)8例,现对后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的MRI表现及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经MRI诊断的脑囊虫病患者。全部病例在常规sE序列L1WI及T2WI扫描基础上,加扫FLAIR序列,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36例患者中病灶单发13例(36.11%),多发23例(63.89%)。病灶主要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区,27例位于额、顶叶,其中4例合并有基底节区病灶;5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延髓;2例位于脑室。“头节”、“白靶征”分别是活动期、蜕变死亡期脑囊虫病较有特征性表现,治疗后的转归是病灶钙化。结论 脑囊虫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删表现,因此删多种序列的联合应用对脑囊虫病的定性、定位及定量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宏儒  陈志烈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56-957,I000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观察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资料。结果高分辨率CT能清楚地显示中耳鼓室、鼓窦和/或乳突破坏腔内异常软组织密度灶以及相应部位的细微骨质破坏征象,鼓室、鼓窦及乳突腔软组织肿块36例,骨质破坏包括听小骨(32/36)、鼓棘(6/36)、鼓室盖(1/36)、面神经管(2/36)及乙状窦前壁(4/36)。手术与CT诊断符合率为86.1%-100%。结论高分辨率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腔后巨大畸胎瘤1例陈志烈王文鼎1患者,女,10岁。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胀满,有约“儿头”大小包块,曾多次就诊于本地及外地医院。体查:腹部膨隆,右肋缘下至脐水平线可触及一约20cm×15cm不规则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可推动,局部轻压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CT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生化检查证实的IHP患者头颅CT表现。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钙化性病变,以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小脑齿状核,额顶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及半卵圆中心对称钙化为特征,内囊未见受累。血生化检查:血清离子钙降低,磷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结论CT在IHP颅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与生化结果结合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常见表现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征象不具特异性,给疾病确诊带来一定难度,且容易误诊。为了提高认识,现将我院1995年2月~1999年12月间经临床、病理及病原学证实的不常见表现肺结核的X线、CT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各诊断技术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后,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癌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SCT在胃癌检出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52例,于术前1周内行MSCT检查.胃癌患者空腹于扫描前10~15 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 mg、口服温开水800~1 000 mL后行MSCT扫描,根据病理提供的病变部位调整扫描体位.利用轴位和重建图像观察癌肿在胃壁内外浸润改变(T分期)、周围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N分期)、周围脏器侵犯转移(M分期).结果: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152例,病灶检出率为94%,T分期准确率为74.5%,N分期准确率为63.7%,M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低张水充盈法MSCT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是有效判断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