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齿状突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齿状突骨折的MRI表现,探讨MRI扫描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CT确诊的52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MRI资料,MRI扫描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T1WI及T2WI像。结果根据骨折部位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尖端骨折,本组3例;Ⅱ型:基底骨折,本组35例;Ⅲ型:枢椎椎体部骨折,本组14例。所有患者中,并发脊髓损伤16例,韧带损伤8例,3例合并颈椎脱位。结论MRI能清晰显示齿状突骨折线,确定骨折类型,显示椎旁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对于齿状突骨折患者,MRI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管支架联合3D—CRT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肝门部晚期胆管癌行金属支架置入联合3D—CRT治疗(治疗组),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并与同期16例单纯支架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胆红素均逐渐下降,治疗组获得了60.0%的肿瘤局部缓解率,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对照组为7.5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3D—CRT明显提高了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是晚期肝门部胆管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血病胸部浸润的CT表现,评价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认的12例白血病患者的胸部白血病细胞浸润的CT(HRCT)表现。结果:白血症患者发生胸部浸润的CT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结节影,毛玻璃状改变,气腔实变等。这些表现与白血病细胞浸润肺的途径相一致,但不具特异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小腿上后方包块1月余"入院,查体左小腿上段外侧缘可触及隆起肿块,质中偏硬,活动差,轻压痛,皮温不高、无破溃、流脓,周围无红肿。X线片(图1)示:左腓骨上段,左胫骨下段及左骰骨呈溶骨性缺损状改变,膨胀性生长,骨小梁变粗、扭曲,皮质变薄,边缘毛糙,周围软组织稍肿胀。CT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主要为出  相似文献   
5.
3DCRT治疗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5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分割剂量视病情定为2-5Gy/次,治疗10-30次,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靶区总剂量50-70Gy. 观察肿瘤及癌栓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近期有效率 60.0%,癌栓有效率为76%.平均生存时间为(26.5±9.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4.0±8.4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肝功Child-Pugh 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3DCRT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我院18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状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严格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低位前切除术,其中113例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50例行术后(辅助)放化疗,22例未行放化疗。术后12~48个月中,患者中LARS的发生率为64.9%,重度LARS的发生率为31.9%,重度LARS患者占全部LARS患者的49.2%。单因素分析发现,接受放化疗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未接受放化疗者(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5 cm者(P=0.001),开放手术者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者(P=0.038),然而放化疗的不同时机(新辅助、辅助)、新辅助放化疗的不同形式(长程放化疗、短程放疗)对术后重度LARS发生比例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放化疗(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P=0.003)是术后发生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RS是直肠癌保肛术后长期困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放化疗、肿瘤位置较低是导致术后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新辅助放化疗与辅助放化疗,长程放化疗与短程放疗对术后LARS发生的影响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CMSXIO4.64制定宫颈癌调强计划时,调整多叶准直器角度对该计划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患者,在其他参数一样的条件下,采用系统默认的0度角为对照组,调整角度为观察组,依据此2种方案制定计划。在满足临床靶区要求的条件下,比较其小肠、膀胱、直肠的受照剂量和总子野数、机器跳数。结果观察组在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以及总子野数和机器跳数上相对于对照组均有一定优势。结论晚期宫颈癌因侵犯较严重,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无法同时满足时,采用此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前期进行支架置入解决吞咽困难,后期针对原发病灶实施3D-CRT治疗(治疗组),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并与同期19例单纯支架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CR5例(17.24%),PR20例(68.97%),近期有效率(CR+PR)为86.21%。平均生存期为(13.13±1.0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50±1.08)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7.87±0.9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00±0.70)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结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 45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 ,发现颈 6,7椎体形态尚正常 ,椎间隙变窄 ,间盘信号异常 ;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Gd 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及软组织影明显强化。MRI考虑为颈 6,7椎体恶性肿瘤。临床上诊断为颈6,7椎体结核并不全瘫。行抗结核治疗 ,并行颈 6,7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术中见颈 6椎体大部分破坏 ,颈 7椎体基本全部破坏 ,椎间盘髓核破坏消失 ,可…  相似文献   
10.
骨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9例经病理确诊的骨母细胞瘤术前均行MRI检查并对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9例中6例为良性,3例为侵袭性。肿瘤起源于脊柱、颅骨、骨盆分别为5例、3例、1例,MRI上主要表现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样组织在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可为低、等或高多种信号成分;肿瘤内钙化或骨化T2WI为低信号,T1WI上为等或低信号;周边硬化环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骨样组织和软组织肿块中度到明显强化,囊变、硬化边不强化。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边界不清,可侵犯周围组织。结论MRI能较好显示骨母细胞瘤的各种改变,对诊断、手术定位、分期尤其在显示脊髓和脑内继发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