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灾难性并发症,采用间隔垫技术有利于保存膝关节腔间隙、维持膝周部软组织平衡和促进术后患膝功能恢复。该文就间隔垫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应用体外震波治疗运动员顽固性末端病2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用骨科体外震波治疗仪治疗运动员顽固性末端病进行疗效观察。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采用体外震波仪治疗运动员网球肘、足跟痛、髌尖痛等共23例。治疗参数:电压14~16kV,频率2Hz,每个部位震波次数为1000~1500次。采用VAS评分评定治疗后的疼痛程度,“10”代表治疗前的疼痛,“0”代表不痛。VAS≤3为优,3~7之间为良,VAS≥7为差。结果: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2周和3个月时,VAS分别为4·21±0·51和2·96±0·45,两者差异显著(P<0·05)。随访3~37个月,VAS评分优为64·29%,良为25·00%,差为10·71%。说明采用体外震波对本组病例顽固性末端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徐志宏  蒋青  陈东阳  李文  孙旭 《江苏医药》2004,30(8):570-57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异体髌腱 (骨 腱 骨组织 ,BPTB)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 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及初步临床疗效。 方法 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 8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及术后体温恢复、ACL体征、X ray检查分析手术疗效 ;术后关节屈曲度及Lysholm Ⅱ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关节镜下应用异体BPTB重建ACL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术后 5d内体温恢复正常 ,无一例感染及免疫排斥现象。平均随访时间 4个月 (2~ 6个月 ) ,所有患者症状均有缓解 ,前抽屉试验 ( ) (anteriordrawertest,ADT) ,Lachman( ) ,X ray检查界面螺钉在位 ,未见骨道异常 ;术后 2周平均屈曲度可至 10 5°(80°~ 130°) ,术后 2个月膝关节平均屈曲度可达 12 0°(10 0°~ 130°) ,术前Lysholm Ⅱ评分平均 38 5分 (2 4~ 5 0分 ) ,术后 2个月Lysholm Ⅱ评分平均 88分 (76~ 97分 )。结论 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髌腱重建ACL可减少手术创伤 ,早期即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是一种可行的重建ACL的方法 ,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背景: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创伤小、恢复快,理论上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但目前尚缺乏术后早期影像学检查判定DVT发生率的确切报道。目的:对行OCM入路微创小切口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指导临床血栓预防。方法:行单侧OCM入路微创小切口THA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28-90岁,平均(63.4±16.4)岁;BMI为21.2-29.8 kg/m2,平均(24.9±2.42)kg/m2;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术后行利伐沙班及气压泵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肢体长度差异、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1、3 d)、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术中和术后输血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及所有患者术后3-5d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以明确DVT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8-10 cm,平均(8.5±0.6)cm;手术时间为65-125 min,平均(82±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225±72)ml;术后引流量为120-905 ml,平均(457±218)ml,共4例患者输血。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双下肢长度差异均〈1 cm,术后1、3 d的VAS评分分别为0-6分,平均(2.5±1.4)分和0-4分,平均(1.9±1.2)分,所有患者术后2-3 d即可站立或行走。术前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发现患侧下肢DVT,术后深静脉造影检查仍提示同侧DVT,其余25例患者术后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提示健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结论: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8岁,"左小腿右大腿外伤后肿疼痛14 d"入院,受伤当时无皮损,X线片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行开放或关节镜松解的疗效.方法 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患者15例,行3例关节镜术、开放手术12例.肘关节改良HSS评分系统行关节功能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比较术前与术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22.3个月.肘关节屈曲从90.4度变为72.3度,伸直从134.6度变为156.2度,总伸屈活动度改善39.7度.术前改良HSS评分(32.8±9.1)分,术后(68.0±13.2)分(P<0.01).术前VAS(4.7±1.1)分,术后(1.2±1.1)分(P<0.01).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肾愈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自拟肾愈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 CRF) 16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31例住院患者均符合 CRF诊断标准 〔1〕,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组 16例中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31~ 6 6岁 ;病程 3~ 2 2 a;氮质血症期8例 ,尿毒症早期 6例 ,晚期 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 3例 ,多囊肾 2例。西药组 15例中男 12例 ,女3例 ;年龄 2 7~ 6 8岁 ;病程 5~ 2 1a;慢性肾小球肾炎 10例 ,肾病综合征 2例 ,慢性肾盂肾炎 2例 ,多囊肾 1例 ;氮质血症期 9例 ,尿毒症早期 4例 ,晚期 2例。表 1 两组治…  相似文献   
8.
9.
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临床分期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于生物型髋关节长期的生物学效应是未知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2月,对5例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进行分析,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男3例,女2例;年龄55~68岁.术中取出假体进行分析,探讨涂层脱落发生的原因.对照组为翻修术取下的正常假体(10例).使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断面的表面形态和微结构,并用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碎片厚度,维式硬度计测量涂层的维式硬度(HV),以及Push-out试验测量界面抗剪切强度.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组织形态学观察有区别.2例HA涂层脱落患者涂层厚度分别为112、138μm;维氏硬度分别为5 843、4 524 Hv;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4、11.6 MPa.3例钛珠涂层脱落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2、88及87分.结论:多种原因可同时导致假体涂层脱落,但临床上碰到的涂层脱落的病例多与假体质量有关,现有各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涂层与假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预防涂层的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后交叉韧带损伤对膝关节后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汉族人群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KT2000诊断的参考标准?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91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使用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分别测量健患侧膝关节,对符合入选条件者32例,得出其在15?20?30磅应力时胫骨股骨之间的前后移动距离,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并通过关节镜手术中视野观察来确诊以统计其诊断准确率?结果:患侧与健侧在15?20磅时胫骨前移,20磅时胫骨后移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0磅时胫骨前后移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30磅应力胫骨后移时,95%患者健患侧差异值>1.40 mm?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后稳定性降低,且KT2000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用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出诊断参考值为30磅应力时胫骨后移差异(>1.4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