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18例经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证实为PCNSL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 18例中单发7例,共7个病灶,多发11例,共25个病灶。32个病灶均以局灶性生长为主,17个病灶分布于中线周围脑室旁深部白质,11个病灶分布于脑表浅灰质,4个病灶范围较大,同时分布于脑白质和脑灰质。21个白质病灶中7个病灶累及胼胝体,15个灰质病灶中有6个病灶紧贴软脑膜,另8个病灶距离脑膜小于5mm。所有病灶MRI平扫信号大致均匀,T1WI多呈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或等、高信号,病灶周围多呈轻、中度水肿信号。病灶实性部分DWI多呈明显高信号,ADC呈明显低信号。MRI增强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12个病灶内可见散在小范围坏死信号影,1个病灶中央出现较大范围的坏死信号影,出现脐凹征(19/32)、缺边征(16/32)、劈裂征(7/32)、握拳征(3/32)、马蹄征(5/32)、尖角征(26/32)、蝶翼征(7/32)、卫星征(5/32)等多种强化方式,9例患者同时可见软脑膜和(或)室管膜强化。病理学证实,18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PCNSL在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帮助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陆方晓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87-1389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美国大约有200~1000万人患有隐匿性颅内动脉瘤,其中每年大约有3万人发生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病死率和致残率达60%~75%。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3周内将有40%的病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致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经病理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侵及胃窦,8例侵及胃体,3例侵及胃底,1例侵及贲门部,6例侵及胃多部位。15例胃周见肿大淋巴结。浸润型20例,肿块型3例,溃疡型7例。30例均见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17例中度强化,13例明显强化。15例可见粗大黏膜强化,15例可见浆膜毛糙。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CT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及对胃癌作出准确分期对决定是否采取手术切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往胃癌的诊断多选择采用胃双重对比造影或纤维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或SBRT的早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卡氏评分(KP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肺功能和肿瘤直径对两种治疗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对两组符合要求的病例总生存率(O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局部控制率(LRC)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567例符合要求病例,其中VATS肺叶切除术458例,SBRT 109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分别纳入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手术组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1.6%,SBRT组分别为88.6%和79.9%(P=0.097)。手术组和SBRT组的5年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 vs. 83.7%,P=0.270)。两组3年和5年期LRC相当(94.0%和85.9% vs.93.5%和93.5%,P=0.621)。两队列间5年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 vs.79.0%,P=0.624)。手术组中,有5例患者(10%)出现≥ 3级治疗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30 d内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死亡。SBRT组中,1例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无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SBRT或可作为代替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选择,但尚需进行随机试验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收集本院CT检查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5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等CT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上肺2例,左下肺2例,右下肺1例;中央型2例,均伴有阻塞性肺不张,周围型3例;肿块直径2.0 cm×2.6 cm~4.6 cm×6.6 cm,平均直径约3.6 cm;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35 HU,增强后明显或中度强化,CT值平均上升21.3 HU;1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年龄较轻、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中等或明显强化及与支气管关系密切等CT表现提示支气管肺类癌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对4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在1.0~2.0 cm的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为单发癌灶,2例为双侧双发癌灶;2例合并对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合并对侧甲状腺腺瘤;(2)边缘光整,包膜完整者8个病灶;边缘不光整,包膜不完整者34个病灶,但未见明显周围软组织及重要器官侵犯;(3)病灶平扫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未见明显出血或坏死囊变区;病灶内伴钙化者30个病灶,钙化形态各异,以砂粒状多见(20个病灶),也可见不规则结节状、蛋壳状或桑椹状钙化;(4)增强后41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CT值在90~140 HU之间),其中38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中央强化明显,边缘可见一环形低密度影,呈镶嵌征;(5)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24例(60.0%),可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增强后可呈均匀明显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或壁结节样强化;8例淋巴结内可见砂粒状、结节状或蛋壳状钙化.结论 砂粒状钙化、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强化明显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及伴钙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为小甲状腺癌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