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非开胸法关闭动脉导管350例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86年至1995年的10年内连续施行Porstmann法的动脉导管堵塞术350例,无一例失败,13例二次堵塞成功,16例并发股动脉穿刺目部分栓塞,4例完全栓塞,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作者认为Porstmann法经济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不失为我国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并提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左心室憩室二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左心室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伴有胸腹腔中线部位的缺损,也可仅以弧立性憩室存在。本文报道2例如下:例1,男性,19天。生后体检发现上腹部有一搏动性肿块约2cm×4cm×1cm,其搏动频率与心率相同:120次/分。营养发育佳,两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3.
未闭的动脉导管形态学分类与堵闭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学分类及其对堵闭术的关系。方法 查阅1986~1997年的动脉导管造影片共120例,根据其显示未闭导管的大小及形态可分为5个类型,分别用海绵塞子、弹簧圈及Amplatzer堵闭器予以堵闭。结果 用海绵塞子及Amplatzer堵闭器堵闭均成功,未发生残余分流和再通病例;再弹簧圈堵闭30例,3例术后发现残余分流,2例发生弹簧圈脱落。结论 应用弹簧圈堵闭术时选择A型病例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种封闭动脉导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Porstmann的海绵塞子堵闭法;(2)带纤毛弹簧圈植入法;(3)Amplatzer(蘑茹伞)封闭法。结果 应用Porstmann法堵闭450例,弹簧圈植入法30例,Amplatzer法6例均成功。  相似文献   
5.
6.
先天性心脏病在心导管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过程中 ,心导管多次打折或心导管反复应用后处理不当 ,有时会发生心导管断裂于心血管腔内造成栓塞。异物抓获器不能有力地抓紧心血管腔内的异物 ,往往难以奏效。为此 ,我们自行设计制成网篮导管能多方位抓住心血管腔内的异物 ,予以有效取出 ,现报道如下。材料、方法和结果一、网篮导管的制作选用多股 (4 9根 )不锈钢纤维钢丝绕成直径为0 .4mm的单股钢丝绳 ,其性质柔软 ,任意弯曲而不易打折。将此钢丝绳剪下 4根 6cm的小段 ,4根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穿进 2个小钢圈内予以焊接固定 ,一端钢圈连接 1根直径…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9.0)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术前(76±30)mnHg,术后(24.5±8.5)mmHg;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mmHg达90.6%。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病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应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心导管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的体会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Amplater封闭器关闭动脉导管(PDA)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Amplater堵闭器共堵闭6例PDA。PDA于肺动脉开口处的最窄直径3 ̄4.5cm(平均3.7cm)。结果 均获成功。3 ̄6个月随访堵闭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应用Amplater堵闭器关闭大、中型PDA效果良好,安全可靠,血管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6年 5月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导管治疗技术 ,先后采用Porstmann法和弹簧栓子法两种方法 ,共治疗 4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组 4例 ,经临床病史、体检、心脏X线平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DA ,治疗前均行胸主动脉造影 ,以确定PDA大小、位置及形态 ,见表 1。 表 1  4例PDA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例序性别 年龄(岁 )体重(kg)PDA最狭窄处直径(mm)PDA类型 治疗方法1女 62 2 3管型Porstmann法2女 12 3 2 3漏斗型同上3男 416 5 3漏斗型弹簧栓子法4男 3 142 5…  相似文献   
10.
1967年 Porstmann 应用非开胸关闭动脉导管首先获得成功。日本亦相继采用此法。我院加以改进,并自行设计成套器械,从1983年以来共治疗20余例,取得满意的效果。Porstmann 基本原理(见附图)在电视透视下,将一根细长的钢丝从股动脉逆行插入,通过动脉导管至右心系统,再从大隐静脉拉出,这样钢丝由动脉进静脉出,在体内形成循环形轨道。再把事先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