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运用功能性心肌血流指数(MBFI)评价缺血性冠心病(ICAD)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同期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导管法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共81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8例,年龄(59.27±9.09)岁;计算MBFI;以FFR≤0.80为金标准,分别以四格表诊断试验确定MBFI与ICA的最佳切点值来判断ICAD;评价MBFI、ICA的ROC曲线特征及诊断准确度。结果:81例患者,CCTA扫描平均剂量为(3.06±1.22)mSv。MBFI、ICA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074、70%,25例患者FFR≤0.80。MBFI、ICA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699(Z=2.024,P=0.0429),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0%、80.35%、66.67%、93.75%和76.00%、51.79%、41.30%、82.86%,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72%、59.26%(χ2=10.753,P<0.01)。33例患者(40.74%,33/81)ICA狭窄程度为65%或70%,其中27例患者(81.82%,27/33)心肌不缺血,运用MBFI值大于0.074可明确23例患者心肌并不缺血(69.70%,23/33)。结论:MBFI属于功能性指标,可用于排查缺血性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48 h内心肌血流灌注延迟时间(MFPD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71例已行pPCI治疗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48 h行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分析MFPDT与节段心肌功能(RM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依据RMF分为轻度组和严重组,比较两组间MFPDT及LVEF差异及术后平均8.5个月房室大小、LVEF、室壁瘤发生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48 hMFPDT与RMF呈正相关(r=0.5420,P<0.0001),术后48 h MFPDT与LVEF呈弱相关,与末次随访时LVEF不相关(r分别为-0.2869、-0.1950,P分别为0.0153、0.1034)。心肌受损轻度组31例,室壁瘤4例,严重组40例,室壁瘤18例,两组术后48 h MFPDT及术后室壁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冠状静脉窦闭锁合并侧支静脉回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1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大血管或先天性心脏病MSCT增强检查中发现的60例冠状静脉闭锁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85±15.64)岁,对所有患者原始数据采用横轴面、失状面及冠状面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3D容积展现(3D-VR)等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根据闭锁长度分为隔膜型(闭锁长度<2.0mm)、节段型(闭锁长度为2.0~10.0mm)及弥漫型(闭锁长度>10.0mm)等3种类型;根据侧支静脉回流途径将回流方式分成8种类型。结果:60例冠状静脉窦闭锁患者中,闭锁平均长度为(5.6±4.1)mm,其中男性闭锁平均长度为(6.2±4.7)mm,女性为(5.0±3.5)mm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闭锁类型包括隔膜型14例(23.33%),局限型37例(61.67%),弥漫型9例(15.00%)。静脉侧支回流途径包括8类,分别单独或混合汇入左、右心房或双心房,其中Ⅰ类25例(41.67%)通过功能性永存左上腔静脉途径汇入右心房,Ⅱ类24例(40.00%)通过心小静脉途径汇入右心房,Ⅲ类12例(20.00%)通过心中静脉-右缘静脉途径汇入右心房,Ⅳ类2例(3.33%)通过心大静脉-室上嵴或圆锥静脉-右缘静脉途径汇入右心房,Ⅴ类4例(6.67%)通过桥静脉途径汇入下腔静脉或右心房,Ⅵ类21例(35.00%)通过间隔静脉途径直接汇入左心房,Ⅶ类6例(10.00%)通过左房主静脉途径汇入左心房,Ⅷ类8例(13.33%)直接通过无顶冠窦方式汇入左心房;其中最常见的静脉侧支回流途径为第Ⅰ类,与其它途径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结论:MSCT对冠状静脉窦闭锁合并不同类型侧支静脉回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等速测试同步电刺激正常人上肢肌肉力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力量训练方法多种多样,而运用负荷加上同步电刺激进行训练的方法在国内报道较少.目的:通过选定有效增强肌力的电流参数,利用等速测试来观察同步电刺激对正常人上肢肌肉肌力的影响,探讨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同时使用电刺激,对增强肌肉力量和对肌肉屈伸比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实验,2007-09/2008-01在江苏省机关医院康复医学实验室进行测试.对象:南京体育学院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同步电刺激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将16名参试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刺激组.对照组用哑铃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刺激组用哑铃与同步电刺激进行结合训练.哑铃负重进行屈伸力晕训练胧二头肌、肱二头肌,共12周,3次/周,2组/次,每组同一质量连续举6次.刺激组在进行哑铃训练的同时将电极片分别置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起止点处,进行电刺激,刺激强度20 mA,波宽0.3 ms,每刺激6-10 s后休息30-50 s,实际共刺激100 s左右.主要观察指标:训练12周后利用BIODEX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测试参试者屈伸状态下2个不同速度:60(°)/s和120(°)/s的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屈伸肌比值.结果:①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等速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伸肌肌群力量增长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最大力量的下降.②在60(°)/s和120 (°)/S下,刺激组和对照组平均肌肉作用能量如同最大力矩呈现的相类似的特点,即伸肌肌群增长不明显,屈肌肌群有明显增长.在60(°)/s下刺激组的平均肌肉作用能量增长55%,120(° )/s下增长了29%,相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16%.⑨在60(°)/s F,即慢速运动下,刺激后屈伸比趋向目标值,而在120(°)/s下,屈伸比均超过了目标值.结论:①同步肌肉电刺激可有有效增强肌肉最大力量,但随着运动角速度的增大,增强的效果越发不明显.②同步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增加肌肉做功效率,在不同角速度下均有较明显的提高.③同步肌肉电刺激可以使肌肉屈伸比趋向目标值,一定角速度下维持屈伸肌力平衡,但在快速运动时,由于屈肌肌力过度发展会引起屈伸肌比值偏离目标值,从而更易于引起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狭窄评分(CCTA-SS)在定量评估缺血相关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为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分析影像特征并计算CCT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