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心脏MR(CMR)定量技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指数(T1 mapping/iECV)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探索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影像及临床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常规扫描序列、初始及增强后T1 mapping检查,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主动脉瓣反流分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质量分数、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和iECV。基于CMR反流分数结果,将AI患者分为轻度组(9例)、中度组(14例)和重度组(13例)。3组AI患者初始及增强后T1值、ECV及iECV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心血管相关病史、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LGE阳性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左心室常规功能参数LVEF与iECV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AI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相关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比较:(1)3组患者LGE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着主动脉瓣反流分级程度增高,替代性纤维化发生率增加。(2)3组患者初始T1值、增强后T1值及ECV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15、0.929、2.496,P均>0.05)。3组iECV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725,P<0.001),重度组iECV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iECV与LVEF呈负相关(r=-0.649,P<0.001)。结论无创性CMR定量参数技术T1 mapping/iECV能识别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发生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LVEF有较高的相关性,具有反映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前可逆阶段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上颌骨多发性含牙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骨含牙囊肿为口腔科少见疾病,病因是皮层持续感染2周以上,周围包绕骨质致密,皮层开始吸收而形成,囊肿内可见一个牙胚或多个牙胚。发生部位多见于第三磨牙区及尖牙区,双侧中切牙区及右侧上颌窦底壁同时发生实为罕见,故作报道。  相似文献   
3.
非增强螺旋CT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午104~2009年1041.1,共收治急性阑尾炎597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误诊的异位阑尾炎7例,占17%,对其进行螺旋cT常规平扫检查。结果腹膜外位阑尾炎1例,高位阑尾炎2例,低位阑尾炎2例,壁内阑尾炎1例,左位阑尾炎1例。结论非增强螺旋cT对异位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机制是否具有不同的血管病理生理特征。方法收集57例由于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斑块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穿支动脉组26例和动脉-动脉组31例,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以及磁共振(MR)高分辨斑块的狭窄、位置、重构和强化特点的不同。结果两组间斑块强化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大多数呈偏心性强化;两组间斑块的狭窄率、斑块位置、斑块重构指数及形式、斑块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支动脉受累组和动脉-动脉组的斑块形态学表现和血管重构是不同的,从而提示了两者的不同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Mp-MRI资料,其中前列腺癌3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9例、前列腺炎9例;由2名影像医师采用盲法对患者Mp-MRI图像用PI-RADS V2评分并记录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评估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呈正相关,r=0.378。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868,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5.4%,准确性为86.6%。结论 PI-RADS V2评分系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高,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Willis环(CoW)的变异率,并探讨变异与对照组及CT诊断的脑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病(VHD)是老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像学评估对诊断VHD及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心血管MR (CMR)新技术在瓣膜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4D Flow MRI技术主要用于判断跨瓣血流速度、压差、壁剪切力、血流模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T1 mapping/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技术可定量评估继发于VHD的早期心室重构改变,心肌应变技术可监测早期心肌功能障碍。本文对CMR新技术在V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独立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以梭形细胞为主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因其多发生于空腔脏器的肌层,曾被误认为平滑肌瘤、上皮平滑肌肉瘤等.近几年,我们对GIST的认识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GIST的影像学诊断是目前诊断GIST的主要方法,其影像学特征对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了解肿瘤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提供一定的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在GIST的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GIST诊断和危险度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如今,GIST的综合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应用于GIST的治疗,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李健丁教授特组织本期焦点论坛,将围绕GIST的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治疗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专家的兴趣,提出更深入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报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GIST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布里病(AFD)累及心脏的临床及心脏MR(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阜外医院经基因检测或病理确诊的AFD患者8例(AFD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0(50±11)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6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16名(正常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