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蹇贻  封东来  张勇明 《四川医学》2002,23(7):717-718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含量测定与急性胰腺炎早期肝功能受损关系。方法 收集分析 1998年 10月至2 0 0 0年 6月住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 38例的相关资料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甘胆酸 (CG) ,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AL T)。结果  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AL T异常 11例 ,CG异常 2 1例。异常率比较 ,χ2 =4 .37,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G在反应急性胰腺炎伴肝脏损伤时比 AL T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文武  郑丽萍  刘光环  蹇贻   《四川医学》2019,40(4):343-34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机械止血法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急性消化性溃疡大出血12例为研究组,使用OTSC止血; 43例为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夹止血。统计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Hb、Forrest分级数、操作时间、止血率、7天内再出血率、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组之间性别构成、年龄、Hb、Forrest分级构成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操作时间短(18. 82±3. 84&30. 79±4. 72) min,P <0. 05,止血率高(90. 91%&60. 47%),7天内再出血率低(0%&32. 56%%,P<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0%)。结论两种不同机械止血法中OTSC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操作简便、有效、安全,且更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需住院的缺血性肠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病死率相关因素,并探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期间诊断为缺血性肠病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性变量采用费希尔精准检验分析,参数变量采用斯氏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考克斯症状消退模型。结果研究期间,169例缺血性肠病住院患者,10例手术,8例死亡,13例重症。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的变量有:心血管疾病(OR:6.63,95%CI:1.59—27.61,P=0.009)、无便血(OR:4.43,95%CI:1.12~17.47,P=0.033)、腹胀(OR:6.39,95%CI:1.65~24.70,P=0.007)和肠梗阻(OR:8.76,95%CI:2.12~36.06,P=0.003)。仅弥漫性腹膜炎与病死率有关(OR:26.07,95%CI:5.67~119.93,P〈0.001)。出院后,7例(4.5%)患者复发,复发平均时间(5.31±3.67)个月,其中6例有狭窄。有缺血性肠病史(OR:13.21,95%CI:2.52~69.28,P=0.002)、服用阿司匹林(OR:6.41,95%CI:1.12~36.64,P=0.037)及降压药(OR:0.089,95%CI:0.01~0.754,P=0.027)与复发独立相关。结论合并便血、腹胀和肠梗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预后较差,使用阿司匹林或降压药的患者出院后有较高的复发率,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5.
一氧化氮(NO)是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产生的无机气体,参加肝脏代谢,其功能复杂.笔者测定肝硬化(失代偿期)者血清NO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腹型荨麻疹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腹型荨麻疹以抗过敏治疗为主。现将我们于1995~1997年收治的20例腹型荨麻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7例,女性13例。其中包括儿童3例。发病年龄3~37岁,平均20岁。病程1天~30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1.2 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本组20例有诱因11例,其中因食鱼虾起病3例,蘑菇1例,消炎药2例,火锅1例,受凉起病4例。有诱因的11例患者中,2  相似文献   
7.
郑丽萍  文武  蹇贻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21-21,23
目的:观察磷酸铝凝胶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上腹部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综合征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磷酸铝凝胶联合埃索美拉唑,或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分别评估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症状积分下降一半所需治疗时间。结果:联合用药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且症状积分下降一半所需治疗时间短于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结论:磷酸铝凝胶可明显缓解上腹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并且起效时间短,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8.
胃黏膜内细胞因子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武  蹇贻  王庆蓉  杨厚麟 《西部医学》2007,19(6):1043-1045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内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并分析细胞因子与胃黏膜炎症间的关系。方法据HP改良Giemsa染色结果将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20例)、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的患者共60例分为HP阳性研究组(28例),HP阴性对照组(32例),钳取胃黏膜,制成组织匀浆,测定上清液TNF-α、IL-8的浓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阳性研究组TNF-α、IL-8含量为(22.64±10.60)pg/ml.mg、(1448.70±522.30)pg/ml.mg,HP阴性对照组为(8.98±10.60)pg/ml.mg、(690.90±441.60)pg/ml.mg。TNF-α、IL-8含量越高,炎症越重,每高倍镜视野内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越多,浸润程度越深。结论HP可通过以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8为介导的致病环节参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参倍固肠胶囊在广泛使用条件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国内16家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了参倍固肠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开放、自身前后对照、Ⅳ期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获得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实施。试验开始之前,按照研究方案筛选和入选符合要求的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14 d的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按试验方案用药,进行评价和填写CRF表,以提供对参倍固肠胶囊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数据和资料。2011年06月10日—2012年11月29日临床试验入组2 123例。参倍固肠胶囊在较广泛使用(2 123例)条件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 029例进入FAS集,痊愈+显效+有效 1 921例,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4.68%;2 010例进入PPS集,痊愈+显效+有效 1 906例,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4.83%。IBS主症腹痛、腹泻治疗后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不论腹痛还是腹泻,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00 1);中医证候评分,不论是治疗后第7天,还是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00 1)。试验期间共发生35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5%,其中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有12例,发生率0.57%,主要为恶心、腹胀、口干等,未采取任何措施,大多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已上市药品参倍固肠胶囊,经在较广泛人群(2 123例)使用条件下,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可继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内镜治疗对非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入选ForrestⅡa、Ⅱb级非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各63例。各级患者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经内镜治疗后抑酸治疗(但Ⅱb研究组预先去除底部的血凝块),对照组只予抑酸治疗。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短期(0~7 d)和中远期(8~90 d)再出血率。[结果]Ⅱa级研究组与对照组短期再出血率(6.25%∶3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b级研究组与对照组短期再出血率(6.25%∶25.8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论是Ⅱa级还是Ⅱb级其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远期再出血率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a属于高危溃疡,内镜处理裸露血管残端可减少再出血;Ⅱb底部的血凝块会掩盖危险程度的真实性,预先去除血凝块,准确判断危险程度后,再行内镜治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