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TAG方案治疗白血球总数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或活跃的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TAG方案治疗18例白血球总数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或活跃的成人急非淋患者,化疗结束后定期检查血象、骨髓象,白血球总数恢复>2.0×109/L,骨髓未缓解者,重复原方案1疗程,总数不超过2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11例(61.1%),部分缓解(PR)3例(16.7%),总有效率为77.8%。感染是常见并发症。结论:TAG方案治疗白血球总数减少、骨髓增生低下或活跃的成人急非淋疗效较满意,可作为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H/R)后Notch信号途径相关分子的变化及阻断Notch信号途径对在H/R条件下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常氧组和H/R组,每组再分为3组,即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抑制Notch信号途径的γ分泌酶抑制剂(GSI)组。分别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途径相关分子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水平。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心肌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的变化。结果:H/R后,Notch信号途径相关分子的mRNA及其蛋白的水平、ROS水平及心肌细胞的凋亡与DMSO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加入GSI后,对Notch信号途径上游的配基及受体的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其下游的转录因子Hes1却可以显著抑制其表达,此时ROS的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结论:Notch信号途径在H/R后反应性上调可能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ROS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学科青年人才培养策略。 方法 以2015-201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入职的青年医师为研究对象,收 集其年龄、性别、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职称等资料,对其入职后科研成果(科技论文、纵向课题)进 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75人,神经学科青年入职人员以国内院校博士学历和临床型毕业生为主,入职后共 发表文章153篇,其中SCI论文98篇,发表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5分的论文有10篇,为论文 发表量的6.5%,SCI发表量的10.2%。入职后共20人(26.7%)获批课题,其中9人为初级职称,11人为 中级职称;获批课题2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5项。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论文总量随入职时间增加 而增加;SCI论文数量与入职时间和学历有关,入职时间每增加一年,SCI发表量增加0.56篇(β 0.56, 95%CI 0.03~1.08,P =0.039),八年制博士与非八年制博士相比,SCI论文少发表1.54篇(β -1.54, 95%CI -3.05~-0.02,P =0.047);纵向课题与职称和入职时间有关,中级职称较初级职称课题 量增加0.55项(β 0.55,95%CI 0.18~0.93,P =0.005),但课题数量随工作年限增加而减少0.17项 (β -0.17,95%CI -0.31~-0.03,P =0.020)。 结论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青年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及能力,但高分文章比例较低,应加 强青年人才对院内神经学科资源的利用,加强医院相关科研平台的利用。相比非八年制博士,八年 制博士科研基础较薄弱,医院应多关注八年制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推进导师制,进行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选择性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BCT)的远期生存、同侧乳腺复发(IBR)、美容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985年10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7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BCT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先后采用乳腺象限/区段切除术及肿瘤扩大切除术,联合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射治疗先后采用^60Co及加速器全乳放射治疗及瘤床缩野照射。结果在10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270例BCT患者10年总生存率83.7%、IBR8.5%、远处转移率23.7%。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因素对BCT后IBR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切缘阳性、术后未行全乳照射的患者IBR显著升高(均P=0.000)。在确保切缘阴性的前提下,不同切除范围的手术方式对IBR无显著性影响(P=0.799),但切除范围较大的区段/象限切除术对BCT后乳房美容效果有显著不良影响(优秀P=0.043,优秀+良好P=0.005)。结论①临床Ⅰ、Ⅱ期乳腺癌选择性行BCT有较高的远期疗效、较好的美容效果和较低的IBR,可以安全地替代乳房切除性手术。②确保切缘阴性及接受术后全乳放射治疗仍是现阶段乳腺癌BCT的金标准。③在确保切缘阴性的前提下,切除范围较小的肿瘤扩大切除术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和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6例联合术前淋巴显像与术中1探测仪和蓝染料检测乳腺癌SLNB的结果。结果全组SLNB成功率98.2%(703/716),验证组SLNB的假阴性率16.0%(15/94)。淋巴显像共成功地确定出620例患者(86.6%)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并在36例患者(5.0%)中发现了腋窝以外的前哨淋巴结。淋巴显像确定SLN的失败率与原发肿瘤的部位、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注射同位素到显像的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注射示踪剂前已进行肿瘤切除活检的患者,其淋巴显像成功率低于未行肿瘤切除活检者;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显像的成功率低于淋巴结阴性患者。术中确定SLN的成功率在术前淋巴显像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99.5% vs 91.0%,P〈0.01)。术前淋巴显像是否成功确定SLN与SLNB的假阴性率无显著相关性(P=0.731)。结论乳腺癌SLN术前淋巴显像可以预测术中SLNB的成功率,同时术前淋巴显像有助于确定腋窝以外的SLN,但术前淋巴显像并非乳腺癌SLNB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相关癌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化疗前后肿瘤组织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并与临床研究对照。结果4种不同化疗方案临床效果不同,CMF方案有效率为66.7%,CEF方案有效率为87.5%,CAF方案有效率为82.4%,NA方案有效率为100%。4种不同化疗方案均使bax与bcl-2蛋白化疗后表达增水平高。结论新辅助化疗使癌基因bcl-2、bax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 VC)患者性激素水平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检测,将其分为少精子症组(n=11)、弱精子症组(n=19)、少弱精子症组(n=23)和正常精子组(n=27),对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性激素[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催乳素(prolactin, PRL)、雌二醇(estradial, E2)、睾酮(testosterone, T)]水平进行检测,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精子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进行赋值用以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4组年龄、禁欲天数、体质量指数(BMI)、不育年限、睾丸总体积、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FSH、LH、PRL、E2、T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少精...  相似文献   
8.
中药“十八反”作为中药配伍禁忌,其内容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并以金元时期张从正《儒门事亲》所载“十八反”歌诀流传最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版中均采纳了十八反的内容,规定“注明畏、恶、反的药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两药不宜同用”,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毒性反应或拮抗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病变多在黏膜下层,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本组中弥漫浸润型7例,局限肿块型3例,多发结节型1例,混合型1例并胃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压法对在校大学生近视眼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例近视在校大学生,采用指压穴位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双眼视力、眼底状况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指压法对在校大学生近视有较好疗效,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大学生的视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