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腋下肿物1个月余就诊。查体:左侧腋下可触及一枚约“鹌鹑蛋”大小的肿物,质硬,与周围界限尚清晰,触之无压痛,双侧乳房无胀痛,无乳头溢液及乳头内陷。胸部 CT 检查(图1)示:左侧腋窝处多发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ⅠA-ⅢB期患者共21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结果 2年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3.4%、72.5%。随访期间死亡46例(21.8%),其中,2例非肿瘤相关死亡,1例第二原发肿瘤结肠癌导致死亡;复发转移57例(27%),其中单纯局部复发16例(28.1%),单纯远处转移27例(47.4%),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4例(24.6%)。单因素分析显示,2年OS、DFS与病理类型、治疗前鳞状细胞抗原(SCC)水平及分期明显相关(OS:χ2=7.123、6.014、8.398,P<0.05;DFS:χ2=11.832、8.003、7.731,P<0.05),除以上因素外,2年DFS还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28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治疗前SCC值、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963、2.473、2.574,P< 0.05),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则包括病理类型、治疗前SCC值及盆腔淋巴结转移(HR=3.014、1.988、1.914,P< 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中,腺癌、中晚期、放疗前SCC值超过30 ng/ml者预后较差,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支架或者球囊成形,机械取栓术及永久支架植入术,技术层层递进,时间窗也相应的越来越宽,目前最新治疗进展为永久支架植入技术,其技术还不成熟,研究报道也较少,在长远看来,可能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并发症,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是同时也增加脑出血的风险,但是其可作为其他办法都失败后的补救方式。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仍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90%、D100%、V100%以及膀胱、直肠D2cm3, 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 (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 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