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68例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预防和治疗的经马命。方法 168例中158例进行了172次外科治疗,11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早期人院Ⅱ度期以上34例采用改良食管腔内置管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末切除瘢痕狭窄结肠重建77例,切除狭窄食管胃重建27例,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22例,其他类型手术12例。结果 29例拔出支撑管后治愈(85%);5例再狭窄,其中1例扩张治愈。77例结肠重建术后5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4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27例胃重建中,吻合口狭窄2例。脓胸1。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狭窄22例中,3例发生颈部瘘。其他手术12例中,1例术后死于肠梗阻。所有生存出院患者均能进普食。 结论 管腔内置管能有效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形成,根据瘢痕狭窄部位确定食管重建时是否切除狭窄食管。颈阔肌皮瓣是修复颈段食管狭窄或吻合口狭窄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胃癌相关抗原MG7-Ag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胃癌相关抗原MG7-Ag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远癌食管组织、食管癌旁组织及112例食管癌组织中MG7-Ag的表达。结果MG7-Ag在远癌食管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1.4%(5/44)、47.7%(21/44)和75.9%(85/112);食管癌组织中MG7-Ag的表达阴性24.1%(27/112)、弱阳性24.1%(27/112)、中度阳性33.9%(38/112)和强阳性17.9%(20/112);MG7-Ag的表达与肿瘤的侵犯深度(P=0.012)、淋巴结转移(P=0.029)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MG7-Ag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癌食管组织及癌旁组织,MG7-Ag可能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970年-2004年18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选择17个可能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的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6例(1.94%)。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41.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吞咽困难、长期重度吸烟史、手术时间和手术年代是影响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加强营养、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是降低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症(myasthenia gravis,MG)的可行性. 方法 18例MG采用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联合纵隔脂肪清扫. 结果 17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电凝钩伤及左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 ml.全组无术后死亡及危象发生.18例随访1~20个月,平均11.3个月.按Osserman疗效评价,缓解5例(27.8%),明显改善6例(33.3%),部分改善4例(22.2%),无变化3例(16.7%),有效率83.3%(15/18). 结论 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完全胸腺切除可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术后延长拔管时间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胸腺切除术后 ,延长气管拔管时间 ,减少气管切开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978年至 2 0 0 2年 12月行MG胸腺切除 2 36例 ,按时间分A组 :1996年 12月以前手术者116例 ,对术后可能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高危因素病人施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B组 :1997年后手术 12 0例 ,对具发生危象高危因素者采用延长气管拔管时间 ,并对两组危象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发生危象 4 4例 (18 6 % ) ,气管切开 4 6例 (ARDS 1例除外 )占 19 5 %。其中A组发生危象 2 3例(19 8% ) ,气管切开 34例 (2 9 3% ) ;B组发生危象 2 1例 (17 5 % ) ,气管切开 12例 (10 % )。两组危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但A组的气管切开率明显高于B组 (P <0 0 0 1)。结论 对MG胸腺切除术后具发生危象高危因素病人 ,采用延长气管插管时间及辅助通气 ,可显著减少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对犬颈阔肌皮瓣修复食管的影响.方法 11只健康成年家犬行颈阔肌皮瓣修复食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放射剂量(4 800 cGy)、根治性放射剂量(6 400 cGy)及对照组.观察犬饮食情况、早期放射反应,吻合口通畅情况,活杀后测定吻合口顺应性、肌皮瓣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羟脯氨酸含量,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肌皮瓣结构改变.结果 死亡3只,放射治疗两组摄食能力及体质量无显著下降.放射早期食管与皮瓣轻度充血、红肿,皮瓣有少量毛发生长,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颈阔肌皮瓣吻合口部顺应性,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生物力学特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病理及超微结构见肌皮瓣胶原排列比颈部伤口皮肤胶原紊乱且较粗大,其余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 实验犬颈阔肌皮瓣修复食管后,能够耐受预防及根治剂量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引起肺癌细胞(LC-6)死亡的机制。方法:应用原位细胞毒性分析、DNA解降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测定的动态分析。结果:rhTNF作用于肺癌细胞(LC-6)数小时后,引起细胞核DNA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断,说明肺癌细胞(LC-6)以细胞凋亡的方式死亡,并且细胞凋亡的程度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的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单纯应用放线菌素D后则肺癌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辅助下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1993年4月至2006年9月在VATS辅助下行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87例.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8例,均在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术;炎性假瘤17例、结核瘤21例、错构瘤3例和转移性肺癌8例,均行肺部病变局部切除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血胸再次行VATS下止血,4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均恢复顺利.结论 电视胸腔镜行肺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的优点,但要注意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