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技术是将CT或MRI采集的资料数据,进行特殊的计算机处理,并以模拟光学内窥镜的方式获得人体腔道内三维或动态三维解剖学图像的方法.自1993年Vi-ning等[1]首次提出CT仿真支气管镜成像以来,国内外对此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骨肉瘤患者化疗前、后常规MRI扫描所示肿瘤体积的变化,并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的肿瘤坏死率进行对照,借以评估常规MRI扫描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7例骨肉瘤在化疗前、后常规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改变与肿瘤化疗反应进行相关分析,比较化疗反应不佳组与化疗反应良好组的肿瘤体积变化率(V0)。结果经化疗后本组有15例V0〉1.05,11例V0〈0.95,1例V0在0.95—1.05间;化疗反应良好10例,化疗反应不佳17例;肿瘤体积改变与化疗反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389,P=0.045),但两组化疗后的V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9,P=0.416)。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可准确反应骨肉瘤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可为临床治疗观察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水林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林佳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的56例NASH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予水林佳7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250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肝脏B超及CT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组疗程结束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度食欲缺乏等不适,可自行恢复.结论:水林佳联合二甲双胍对于NASH具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3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树民  杨甲光  幸东 《山东医药》2006,46(13):67-68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的骨坏死性病变,外伤、酗酒、大量应用皮质激素、能关节炎等均可引起股骨头骨髓内压力增高,使股骨头血流受阻而发生缺血坏死。X线、CT、MRI是诊断ANFH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近年来,我们对34例ANFH患者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检查。现将其诊断ANFH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加强临床医生对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着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的认识,熟知其主要MRI表现,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MRI检查曾漏诊的SSCNS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女,52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5年,加重不能行走1年就诊。多年来多次就诊外院,行头颅及颈椎MRI等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入我院后行头颅MRI检查T1WI序列示双侧小脑半球、桥臂、小脑蚓部表面、纵裂池内多发高信号影,大脑纵裂池内2个类椭圆形高低混杂信号影(考虑海绵状血管瘤);T2WI序列示桥脑、小脑及大脑表面条带状低信号影。结合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双耳听力下降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诊断为SSCNS和海绵状血管瘤。给予相关保守治疗后病情相对平稳出院。随访1年,恢复可。结论 SSCNS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其诊断有极高的敏感性。加深对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认识,及早行MRI相关序列检查,有助于SSCNS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对T1WI图像肾皮质-髓质分界(CMD)的观测和应用磁共振肾灌注成像对肾功能损害进行测定。材料与方法: 46例用重T2WI FASE序列作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的患者。在T1WI图像上,对肾皮质-髓质分界(CMD)进行观测。应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PI)对12例进行磁共振肾灌注成像,测定肾功能损害。结果:正常肾皮质-髓质分界(CMD)消失0/46例,病肾CMD消失43/46例,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5)。肾灌注曲线呈反抛物线形,正常两侧的肾灌注曲线几乎是重叠的。病肾与正常肾肾灌注曲线相比,波始时间、达波谷时间均延长,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to.001),并且病肾的波幅小于正常肾。结论:对肾皮质-髓质分界(CMD)的观测,可反映肾功能损害。应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PI),进行肾灌注成像,可进一步评价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肩胛骨骨软骨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43岁,发现右肩背部肿物一个月余。患者于一个月前发现右肩背部肿物,行走时略感不适,不伴疼痛,未予处理。查体:右侧翼状肩,肩胛骨上角腹面可触及一6Cm×4Cm大小肿物,质硬,边缘清晰,不活动,有轻压痛。局部皮温正常,右腋窝无肿大淋巴结。右肩部活动正常,上肢感觉、肌力及血运正常。X线平片:右侧肩胛骨上角区见一不规则形骨样密度肿块影,大小约为5cm×4cm,上部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外侧可见肿胀软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