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谈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血管”是指由已存在血管上发出的毛细血管。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该过程可能对机体有利,也可能造成病理性损害。比如,在创伤的正常愈合和骨骼修复中,新生血管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新生血管又是癌症生长、增殖和转移地必须条件。视网膜新生血管是形成PVR的重要成分,也是发生玻璃体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弥补单纯激光治疗的不足,寻找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方法 临床采集2型糖尿病并发Ⅲ、Ⅳ期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67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34只眼),观察组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治疗;对照组17例(33只眼),对照组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两组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视觉电生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1%.两组均有较好疗效,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  相似文献   
3.
葛芪口服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葛芪口服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视网膜动脉阻塞住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葛芪口服治疗,对照组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以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改变观察组。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微循环系指视网膜血管末梢单位,即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这一部份。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后终将形成其末梢单位(微循环)的阻滞。根据视网膜微循环的阻滞状态可将动脉阻塞分为完全阻塞与不全阻塞;静脉阻塞分为缺血型与渗漏型,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证实,现就视网膜血管阻塞病人,正常人及高血压者的视网膜内循环各期,通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作一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十九世纪检眼镜的发明及以后眼科裂隙灯的发明与应用,使眼科疾病的诊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文明,使眼底病的检查方法及诊断的可靠性更加完善,是眼科的一个划时代进步,继检眼镜,裂隙灯之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被誉为眼科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谷万章 《航空航天医药》2000,11(2):123-124,F003
2.1.1.5 异常ERG波形类型:一般将ERG异常波形归纳为5种类型. ①负波形:a波大而b波小或消失.其产生可能因为正相波减弱,而使负相波明显;也可能由于负相波成分过强所致.  相似文献   
7.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急性视力下降,本病由于发病急骤、短期内易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纤维损害,视功能永性丧失,故应力争尽早诊断,即时治疗,促使人们研究先进的技术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预防视力的丧失。本文对MON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眼底血管样条纹为视网膜下从视盘放射状向眼底周边部延伸的暗灰色不规则形的条纹,常与皮肤弹性假黄瘤并发,又称为Groenblad-Strandberg综合症。现将我院4例报告如下。4例中男1例,女3例;38岁2例,45岁1例,50岁1例。以视力下降就诊者...  相似文献   
10.
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骜坤  陶源  王玉国  卜秀荣  谷万章 《眼科》2002,11(6):350-353
目的:探讨定量滤过性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45例(18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均为60只眼,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调整缝线;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C组行小梁切除联合MMC及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眼底等。结果: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A组为81.7%,B组为93.3%,C组为96.7%,B、C两组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视力下降等并发症,A、C两组较B组显著减少,结论:C组方法既能抑制瘢痕化又可避免术后早期超滤过引起的并发症,可定量改善滤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