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维持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及不同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空白对照的研究方法以SAS6.12软件模拟产生随机数据分为3组(靶向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通过对NSCLC进行常规治疗方案和靶向治疗方案作为维持治疗,两两对比分析,然后再与对照观察组做两两对比分析,分析不同维持治疗的疗效、中位生存时间、有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靶向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与对照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时间:靶向治疗组18.3个月,常规治疗组17.8个月,对照观察组10.8个月。生存率:靶向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与对照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常规组的皮疹发生率高于靶向治疗组(P<0.05),两组间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治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NSCLC的有效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继续进行维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54例,对照溢液细胞学涂片与组织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54例,术前进行细胞涂片,然后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细胞学涂片及导管造影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术前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者39例,误诊15例,其中8例误诊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2例误诊为乳腺癌,5例误诊为导管炎症,诊断符合率为72.2%;导管造影术前正确诊断50例,3例诊断为导管炎症并增生,1例技术原因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2.6%。结论:对于无明显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及导管造影对诊断导管内病变是可信赖的方法。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4.
对特发性高嗜酸细胞综合征误诊为淋巴瘤1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6岁。于2008-06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丘疹,丘疹破溃后有淡黄色黏液渗出并结痂,皮疹反复出现且久治不愈,同时发现全身多处林巴结肿大,反复多家医院医治无效,于2010-07来我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散在丘疹、结节、红斑,部分皮疹破溃有淡黄色黏液渗出,大部分已结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喀喇昆仑山高原卫勤保障逐渐增多.冬季高原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野战医疗队实施卫勤保障面临诸多困难.该文分析了冬季高原气候特点及卫勤保障面临的困难,结合某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冬季赴高原实施卫勤保障实际,对卫勤保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思考,可为野战医疗队圆满完成冬季高原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由于其特有的血脑屏障和特殊的端粒酶活性,以及大脑丰富的血管和供血导致颅内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普通的化疗药物无法透过血脑屏障,小分子的替莫唑胺进入颅内的血药浓度也仅能达到30%~40%,鞘内注射药物浓度过高也同样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我们采用替莫唑胺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肿瘤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射频消融技术,探索骨巨细胞瘤新的治疗方法并研究其疗效。方法将骨巨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射频消融+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塞术和传统的瘤体整块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缓解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是否具有差异。结果射频消融组的缓解时间明显长于整块切除组[(66.25±25.59)个月vs(50.16±21.72)个月,P〈0.01]。在切口愈合等级和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骨巨细胞瘤的射融消融治疗新技术,且其术后缓解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对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OO9年12月-2O12年4月收治的45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mg/ m2,静脉滴注;替吉奥8Omg/ m2,分2次口服,每3周重复,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接受超过2个周期的治疗,共计化疗周期172个,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O 例,稳定12例,疾病进展9例,有效率为53.3%,疾病控制率为8O. O%。中位生存期为12.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