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脑幕切迹疝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切迹疝的CT早期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小脑切迹疝75例CT表现和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小脑切迹疝CT表现鞍上池、脚间池、环池、四叠池缩小变形或闭塞分别占52/75、52/75、47/75、20/75。中脑变形移位33/75,脑室系统扩张(侧、三脑室)7/7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6/75。临床分前疝、后疝、全疝、环疝,各占24/75、31/75、16/75、4/75。行脑定位抽吸术治疗27例,外科手术34例。结论:小脑切迹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脑疝早期可无典型脑疝临床表现,而CT检查可早期诊断,且优于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2.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但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相对比较少 ,且易漏诊[1] 。本文对我院经CT和CTM诊断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并经手术探查的病例进行分析 ,以探讨CT和CTM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意义1 材料与方法1997-10~ 2 0 0 1-12我院收治 2 6例以CT诊断为游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MRI表现,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2例AS髋关节的病例进行MRI横、冠状位扫描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作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XL)T2WI+脂肪抑制,3D FW FGRE T1WI。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14~58岁,平均30.36岁。结果 52例共104个髋关节有不同程度异常MRI表现,其中累及双侧髋关节47例,单侧5例。MRI表现有:关节积液50例98个髋关节;骨髓水肿19例;关节软骨异常10例;关节面软骨下囊状骨破坏15例;骨质疏松25例;关节间隙狭窄3例;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12例;附着点炎症10例。结论 MRI是显示AS的髋关节受累最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疾病活动期的评价,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对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72 h)均行常规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PCASL及SWI检查,并在检查当日、3个月时进行临床脑卒中分级表(NIHSS)评分。将SWI和3D-PCASL对急性脑梗死侧支血管显示程度、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临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3例病灶内出现迂曲血管影,其中1级14例、2级9例。0、1、2级梗死区平均rCBF值分别为(22.69±11.94)mL·100 g-1·min-1、(25.10±16.55)mL·100 g-1·min-1、(33.04±24.24)mL·100 g-1·min-1。侧支血管的显示程度、rCBF与 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989,P<0.01)。18例病灶周围出现多发血管影,有、无侧支血管的梗死区平均rCBF值分别为(28.33±24.24)mL·100 g-1·min-1和(22.69±11.94)mL·100 g-1·min-1,侧支血管的显示程度、rCBF与 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97,P<0.01)。30例患者,梗死区和对侧镜像区的平均rCBF值分别为(26.92±18.22)mL·100 g-1·min-1和(34.22±12.37)mL·100 g-1·min-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8.093,P<0.01)。结论 SWI和3D-PCASL联合应用可提供急性脑梗死病灶内及周围软脑膜侧支血管、rCBF变化情况,对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重要方法,其中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以CT检查作为金标准[1]。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其在诊断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常规MRI检查较难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对急性脑出血病例,利用低场MRI设备及新的敏感扫描序列与CT扫描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低场MRI在诊断超急性期脑出血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肠非低张气钡造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CT对小脑梗塞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梗塞的CT表现、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脑梗塞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小脑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上动脉,其梗塞分别占52.9%(9/17)、35.3%(6/17)、11.8%(2/17)。(1)低密度影:平扫时小脑半球的低密度影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清晰,无或少有水肿带,在8例小脑梗塞增强时,低密度不增强,有5例低密度区周围呈环状或脑回状强化,以及周围有广泛侧支循环血管影。(2)血管征:本组仅出现3例,CT平扫见桥脑小脑间隙处一个长条环状血管影。增强时,其阻塞血管明显增粗,致密强化,这是诊断小脑前下动脉梗塞的可靠依据。结论:CT对小脑梗塞能及时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动脉磁敏感征(SVS)和不对称脉静脉血管征(AVS)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AMCAO)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体积程度的预测研究和临床价值。方法45例AMCAO患者,根据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为基础的改良SWI-ASPECTS评分梗死病灶侧显著组和稀疏组以及无SVS组、SVS≤20 mmm组、>21 mm组进行SWI-ASPECTS评分量化,比较患者脑梗死体积程度的差异。结果45例AMCAO患者,无SVS者11例(占24.4%),有SVS征者34例(SVS≤20 mm为19例,SVS>20 mm为15例)(占75.6%)。无SVS组、SVS≤20 mm组、SVS>20 mm组,其脑梗死体积分别为(5.11±5.913)mm^3、(22.71±33.568)mm^3和(111.51±87.352)mm^3,三组梗死体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梗死SWI-ASPECTS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SVS长度增加,SWI-ASPECTS评分呈减小趋势(经Spearman检验,r=-0.538,P<0.001);AVS稀疏组19例(占42.2%),AVS显著组26例(占57.8%),其体积分别为(103.555±80.684)mm^3和(7.413±8.224)mm^3,经Mann-Whitney U检验,稀疏组的梗死体积大于显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5.102,P<0.001)。结论SVS是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标志,代表了血栓的存在及血管内新鲜凝血块形成、预测栓子成分。AVS代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的脑缺血区周围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形成,AVS越广泛,SVS长度越小,梗死面积越小,SWI-ASPECTS评分越高患者的侧支循环分级越高。这对于患者最终梗死体积及临床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为沿肾锥体排列呈放射状或簇状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或钙化影及周围有小囊状或梭形低密度影。双侧病变见于13例,单发右侧3例,左侧2例。结论CT有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并对发症的检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CUBE T1与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责任动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IS(0~7天)患者71例,行DWI、MRA、SWI和矢状位3D-CUBE T1全脑扫描,并对SWI原始图像进行最小强度投影(MinIP)的轴位重建。3D-CUBE T1原始图像采用MIP重组出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和曲面重建。采用χ2检验比较AIS的SWI的动脉磁敏感征(SVS)和3D CUBE T1的高信号血管征(CUBE vascular hyperintensity,CVH)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率,分析上述2种成像方法对责任动脉血栓的检出率。结果71例AIS患者的超急性期8例、急性期42例和亚急性早期21例。在71例AIS患者中有74根责任血管,SWI显示45根SVS征,其中MCA 35根、ICA 0根、ACA 2根、PCA 4根、VA 3根、BA 1根。3D CUBE T1显示有67根CVS征,其中MCA 34根、ICA 12根、ACA 2根、PCA 9根、VA 7根和BA 3根。SVS与CVH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的血管分别为45根和67根,分别占总数的60.8%和90.5%。CVH显示的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率高于SV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766,P<0.001)。CVH与SVS对MCA血栓的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χ2=0.214,P>0.05),ICA、ACA、PCA、VA和BA的CVH显示的责任动脉血栓阳性率高于SV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044,P<0.001)。结论高分辨3D CUBE T1序列能够直接显示责任动脉血栓部位和信号差异,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SWI,为临床无创、早期准确诊断动脉血栓提供了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及优化检查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