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椎体间植骨融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计分评价临床效果。用颈椎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4~37个月)。A、B两组随访末期VAS、JOA评分分别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随访末期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较B组明显(P005)、B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P0.05)。结论两种减压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就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而言,B组术式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2.
3.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合并因钩突和关节突增生导致的骨性椎间孔狭窄,同时伴有软性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肌力减退等神经根性损害表现。对于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有一定争议,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目的在于从前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同时能一定程度撑开椎间隙的高度,增大椎间孔的面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但椎间融合牺牲了椎间活动度,加速了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后路椎间孔切开术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的常见手术方式,但同时解决椎间孔前方和后方骨性压迫的技术鲜有报道。2017年5月~2018年7月云南省德宏州中医医院骨科采用全内镜下椎间孔环形减压技术治疗13例伴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一期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前后脱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0例膝关节前后脱位患者,10例患者均证实为前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完全断裂,内侧副韧带Ⅰ-Ⅱ°损伤,一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外侧复合体,6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18-52岁,平均31岁,均为单膝损伤,其中左膝7例,右膝3例,于伤后5h-7d入院.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有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行走时未出现不稳情况,膝内外翻 应力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胫骨前后移动均<10 mm;关节活动范围术前(78.5 ± 12.5) °,术后(120.0 ± 10.2) °.结论:一期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重建是治疗急性膝关节前后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