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Cl_(4)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分为实验组(n=26)和正常对照组(n=4)。在造模后采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进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混合能量(CPI)及单能量(VMI_(40~70 keV))肝脏标准化强化值(ΔCT)。根据METAVIR系统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动脉期、门脉期的肝脏ΔCT_(CPI)及ΔCT_(VMI(40~70))与纤维化分期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对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ΔCT值与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静脉期ΔCT_(CPI)及ΔCT_(VMI(40~70))值与纤维化分期呈不同程度正相关。ΔCT_(VMI 40)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最高(r=0.595,P=0.001),ΔCT_(CPI)与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低(r=0.453,P=0.012)。ΔCT_(VMI 40)对≥F1、≥F2、≥F3和F4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90、0.831和0.740。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所测定的肝脏强化值与纤维化相关性高于混合能量,提示其可以准确诊断各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方式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伴颅内血肿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行单侧开颅术,对照组行双侧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及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损伤及回访患者意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嗅觉神经障碍、精神障碍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观察组C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开颅术用于治疗双侧额叶脑挫伤伴颅内出血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且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能及时降低颅内压,将血肿对脑组织损伤降到最低,且不适症状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是一种非组核蛋白,正常情况下,作为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组分之一,调节基因的转录、重组、修复等生命活动。在胞外,HMGB1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神经轴突的生长。研究发现HMGB1与多种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关于HMGB1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猪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可行性及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方法:24只巴马猪行MSCTA及DSA检查,12只DSA检查结束后行SMA二级分支栓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别。以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A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解剖特征,VR及MIP图像均可显示血管主干及一级大分支,19例可显示二级分支,TSMIP可显示末端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显示栓子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5.3%、94.5%、91.9%、100%。结论:MSCTA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猪肠系膜上动脉三维解剖学解剖特征及病变,有助于肠缺血等动物模型制作及介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是一种非组核蛋白,正常情况下,作为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组分之一,调节基因的转录、重组、修复等生命活动。在胞外,HMGB1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神经轴突的生长。研究发现HMGB1与多种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关于HMGB1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沣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比较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和TDC形态的差别.结果:良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0为(1.476±0.684)ml·min-1·ml-1、(0.302±0.153)ml/ml、(2.069±1.102)ml·min-1·ml-1、(28.033±8.015)s、(82.313±30.468)Hu,恶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302±0.834)ml·min-1·ml-1、(0.275±0.242)ml/ml、(1.485±1.112)ml·min-1·ml-1、(28.833±12.550)s、(86.056±70.453)Hu,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筹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灌沣成像TDC可见4种类型,分别为速升平台(Ⅰ)型、缓升平台(Ⅱ)型、缓升缓降(Ⅲ)型和低平(Ⅳ)型,甲状腺癌以Ⅱ型多见,良性组以Ⅲ型多见,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1例淋巴瘤表现为Ⅳ型.结论:TD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不能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接诊的120例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BI-RADS3~5类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4个病灶,记录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影像结果、X线摄影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血压住壳核出血共965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52.3岁。作者对壳校出血病例,分别就其年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并且按其神经症状严重程度及CT检查所见进行了分析与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关系,讨论如下。1讨论本文资料证明,年龄与死亡率及功能恢复有关,年龄越轻者死亡率越低(大约20%左右),恢复工作及生活自理者也越多.年龄大者相反。70岁以上患者手术死亡率为40.2%,恢复工作率为18.3%,比其它年龄组效果均劣,但如加上在别人帮助下生活自理者则达到59.8%(“优”及“佳…  相似文献   
10.
袁海滨 《当代医学》2014,(17):60-61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窗微创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优化颅内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颅内血肿患者。根据患者受伤到手术时间的不同将颅内血肿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2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胂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5)。随访3月,A组和B组患者血肿复发率分别为0.00%和10.71%,A组和B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5.26±152)和(9.12±1.43)分,A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简易三维立体定向下颅骨穿刺的方法窗微创治疗颅内血肿能够提高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