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早期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正常宫颈组、48例宫颈癌组(Ⅰ期16例均为宫颈鳞癌Ⅰb期,Ⅱ期32例包括宫颈鳞癌27例,宫颈腺癌5例)分别进行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内STC及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相关参数Ktrans,Kep及Ve值,评估正常宫颈组、宫颈癌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 正常宫颈组及宫颈癌组比较,Ktrans及Kep有显著性差异(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Ⅰ期组与宫颈癌Ⅱ期组比较,Ktrans及Kep有显著性差异(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级别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相比较,Ktrans及Kep有显著性差异(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THRIVE动态增强定量分析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在宫颈癌血管的生成、对治疗的反应、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提供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例,最终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67岁,其中 < 10岁的患者7例, > 50岁的患者7例,呈两极分布;主要收集病例的颅脑MSCT平扫、MRI的T1WI、T2WI、FLA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幕上16例,幕下1例;形态分2型,囊实性11例,实质性6例。囊实性肿瘤形状多不规则,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比例差别较大,肿瘤边界不清或欠清,瘤周水肿较轻;实质性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多伴有轻或中度瘤周水肿。MSCT平扫示囊实性肿瘤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主要呈等或稍高密度,而囊实性肿瘤囊性成分呈脑脊液样密度改变;MRI扫描示囊实性肿瘤的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于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囊实性肿瘤的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肿瘤的囊壁明显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S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病史,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又称异位右锁骨下动脉,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变异,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出现症状后易与食管癌混淆,影像学上常误诊为主动脉弓部的夹层动脉瘤等.但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研究对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断、胸部外科手术、头颈部血管的介入治疗或动脉插管路径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CT血管造影的征象和特点,探讨CT血管造影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及时间-平均对比剂浓度曲线(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及Ve)值,评估宫颈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宫颈癌复发组较无复发组的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0.05),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92,当Ktrans≥0.73min-1时,其诊断Ⅱ期复发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9.5%。结论:复发宫颈癌的微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术前指导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价值,并比较其与常规MRI及MRA技术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选择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珠江医院收治的4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T1WI、T2WI、3DTOF、SWI及增强扫描,将SWI结果与常规MRI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6例患者中动静脉畸形25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脑静脉畸形8例,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SWI均能显示全部畸形病变,包括较小的畸形病灶,但不能全部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以3DTOF法显示最好。 结论 SWI技术对显示小的脑血管畸形有明显优势,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病变,结合其他MR序列有助于明确各种类型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