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5.8 GHz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RF)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科学评价5.8 GHz RF的潜在健康危害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方法 56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暴露组(Sham)和射频暴露组(RF),每组28只,RF组每天暴露1 h,连续暴露15 d或30 d,频率为5.8 GHz,全身比吸收率为1.15 W/kg。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及神经元数量;Golgi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内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的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海马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RF暴露15和30 d,Sham组与RF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首次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和RF组海马区组织结构与神经元数量、CA1区树突棘密度(顶树突棘密度:15 d分别为5.10±0.20、4.89±0.24,30 d分别为4.58±0.27、4.49±0.24;基树突棘密度:15 d分别为4.81±0.17、4.79±0.34,30 d分别为4.20±0.27、4.22±0.17)、海马组织内PSD95及Synaptophysin表达水平及海马组织内多种神经递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的5.8 GHz RF暴露对雄性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射线胸部照射对雄性成年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X射线照射组(Radiation)和假照射组(Sham),每组12只。胸部照射面积为1.5 cm × 2 cm,剂量率3.04 Gy/min,8 Gy/d,连续照射3 d,总剂量24 Gy,...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HPLC法测定养阴通络合剂中的梓醇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99),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0.0204~0.51 μg梓醇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1.41% (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养阴通络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X射线对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BV-2细胞随机分为假照射组(Sham)和10 Gy照射组,后者给予X射线单次照射,剂量为1.28 Gy/min,照射时间7 min 49 s。于照射后1、3、6、24 h和48 h,光镜下观察并分析BV-2细胞活化率;HE染色及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V-2细胞形态;ELISA检测BV-2细胞培养液上清中M1型活化标志物TNF-α、IL-1β和M2型活化标志物TGF-β1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V-2细胞M1型(CD86、iNOS)和M2型(CD206)极化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形态学结果显示,10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出现胞体变大、突起变粗变短,呈“阿米巴”样改变。与Sham组相比,10 Gy照射后3 h BV-2细胞活化率即明显升高,并在照后6 h达到高峰,48 h开始恢复;ELISA结果显示,TNF-α和TGF-β1水平在照后48 h时均明显升高;IL-1β水平在照后3~6 h出现一过性降低趋势,在照后24 h开始增高,至照后48 h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D86蛋白水平在照后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iNOS蛋白表达水平在照后1、6、24 h和48 h显著增高;CD206在照后3 h出现先降低后升高交替波动性变化。结论 10 Gy X射线单次照射可诱导离体培养的BV-2细胞激活,其极化类型随照后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磁脉冲(EMP)对雄性小鼠生殖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8周龄),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暴露组和暴露组,每组24只。动物进行EMP全身暴露或假暴露,EMP场强720 kV/m,脉宽40 ns,重复频率1 Hz,脉冲次数100次。EMP暴露后不同时间(1、7、14和35 d)腹腔麻醉小鼠,剥离双侧附睾尾,游离精子,检测精子质量(包括精子数量、畸形率和存活率);剥离双侧睾丸,HE染色法观察其组织形态,测量生精小管直径;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内干细胞因子(SC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水平。结果 EMP暴露后1、7、14和35 d,与假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小鼠的精子质量和睾丸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P>0.05);小鼠生精小管直径,暴露组分别为(196.85±16.65)、(196.79±14.33)、(196.35±22.71)和(198.60±25.88)μm;假暴露组分别为(204.31±27.13)、(197.07±18.11)、(194.37±21.45)和(200.59±19.36)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和GDNF水平在EMP暴露后不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的EMP暴露对成年雄性小鼠的睾丸结构和生殖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G手机通讯频段(3.5和4.9 GHz)射频辐射(RF)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照射组(Sham)、3.5 GHz RF组和4.9 GHz RF组, 每组8只。RF组小鼠连续35 d(1 h/d)全身暴露于功率密度为50 W/m2的5G手机辐射。采用EB荧光实验检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Western blot用于检测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1和缝隙连接相关蛋白Connexin 4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 3.5 GHz RF组和4.9 GHz RF组小鼠大脑皮层EB光斑数量和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荧光综合得分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17.82, P<0.001)。ELISA结果显示, 3.5 GHz RF组和4.9 GHz RF组小鼠血清S100B含量显著增加(t=19.34、14.68, 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Sham组相比, 3.5 GHz RF组小鼠大脑皮层Occlud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