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2~2003年我们用消肿片治疗乳癖病4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外科学》(第6版),以及2002年全国第8届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济南)制定的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牢固内固定后患骨原位第2、第3次再骨折的医患多方面的原因,制定有效对策。方法对骨折牢固内固定后11例患骨原位第2、第3次再骨折的14次骨折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4个月-5年,骨折全部愈合。8例出现医疗纠纷。结论牢固内固定后骨折“自体焊接”的脆性愈合负面作用、患方因素、伤后即时植骨的积极作用、手术操作要领的掌握、病例的选择对于预防患骨原位第2、第3次再骨折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FOS组(34例)和PLPB组(28例)。FOS组患者行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PLPB组患者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阻滞成功率、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由未参加本研究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24 h内静息以及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法(VAS)评分。结果 FOS组和PLPB组年龄、性别和BMI间无差异(P0.05)。FOS组各时间点HR、SBP、DBP相比无差异(P0.05);而PLPB组患者在T5和T6时间点SBP与T0时间点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各时间点的HR、DBP均无差异(P 0.05)。FOS组患者的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9%~100%,而PLPB组为92%~100%。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麻醉药物中毒现象,PLPB组1例患者发生麻醉后尿失禁。FOS的麻醉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闭孔-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相比,HR、SBP与DBP均比较稳定,阻滞成功率更高,且还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吴振  武林松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药》2015,36(9):1116-1118
目的 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 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 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6.
笔者从1997~2000年运用自拟双黄油外治乳头皲裂11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为主症有乳头破伤、裂口;次症有疼痛、溢液、出血、结痂.排出急性乳腺炎及其他增生性乳腺病.凡符合主症及次症两项以上的均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7.
蔡宁  王存祖  欧阳琦  黄钱焕  钱雷敏  郁辉 《江苏医药》2007,33(12):1251-125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三苯氧胺对人胶质瘤细胞SHG-44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SHG-44细胞中PKCα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细胞活性分析用台盼兰实验和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进行检测,三苯氧胺作用终浓度为5、2.5、1.25μg/ml;治疗对照为卡氮芥(BCNU),终浓度与三苯氧胺相同.结果 SHG-44细胞中PKCα表达阳性,ER表达阴性.三苯氧胺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衰老、脱落、总数减少;细胞活性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细胞比例增高.与BCNU组相比,在2.5和1.25μg/ml剂量组中出现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凋亡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苯氧胺在体外对SHG-44胶质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建立可靠的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SAH3d组、SAH5d组、SAH7d组、SAH10d组和SAH14d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脑血管造影、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等方法观察SAH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SAH后第3d基底动脉狭窄,第7d达高峰。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显示出血后第3d开始出现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变性,并随时间推移加重,第5d和第7d病理改变更明显,尤以第7d为著,10d后缓解。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吴雪颖  陈莹  蔡宁 《妇幼护理》2022,2(17):4035-4037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 CRRT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7 月医院收治的 40 例接受 CRRT 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KT/V 值、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 研究组 KT/V 值相较于对 照组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饮食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评 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受 CRRT 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改善血肌酐水平 以及尿素氮水平和 KT/V 值,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