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介绍了用于常规乳腺检测的X线摄影、超声成像和红外成像等各种影像学技术,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特征,找到它们在普查学中的意义。此外,还介绍了一种新兴的技术——热断层成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迷宫、双手调节、视觉反应时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轻度认知障碍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多模态认知检测系统,对其中迷宫、双手调节、视觉反应时3个模块的检测结果与老年人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判断运用迷宫、双手调节和视觉反应时模块进行认知能力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轻度认知障碍和可疑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的双手调节、视觉反应时检测结果均与正常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不同年龄段结果显示,60~69岁、70~79岁年龄段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双手调节能力和70~79岁年龄段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视觉反应时的能力较50~59岁年龄段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明显下降。结论采用非量表的检测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8F-APN-1607 PET影像脑内tau蛋白沉积相关疾病模式(tauRDP).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7例AD患者[男6例,女11例;年龄(61.7±12.3)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7.6±7.9)分]和1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NC)者[男6名,女4名;年龄(61.2±4.7)岁]的^18F-APN-1607脑影像.在体素层面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尺度子轮廓模型(SSM)技术构建tauRDP,计算每个样本tauRDP表达值,通过两样本t检验比较tauRDP表达值在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AD患者tauRDP表达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的tauRDP脑区主要包括:中央前回、背外侧额上回、额中回、岛盖部额下回、三角部额下回、补充运动区、内侧额上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侧楔叶、枕上回、枕中回、中央后回、顶上回、顶下缘角回、缘上回、角回、楔前叶和颞中回.AD患者tauRDP表达值为(12.6±8.0),与NC(0.0±1.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1),且AD组tauRDP表达值与MMSE得分相关(r=-0.566,P=0.018).结论 基于SSM/PCA方法建立的tauRDP可用于定量表达tau蛋白沉积空间分布异常,tauRDP表达值有潜力用于评估A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无线医疗监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无线医疗监护克服了传统有线医疗监护技术的局限.使人们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生理和病理的监护。先概述了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适用于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生理信息与数据采集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了讨论,然后通过列举无线医疗监护系统的代表性研发和应用实例描述了无线医疗监护技术的现状,最后对无线医疗监护技术发展前景及其关注的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据库3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IPD 21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9例、多系统萎缩(MSA)60例;包括2个队列(训练组270例和测试组6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及临床信息并进行比较。开发一种IDLR提取特征指标,在影像组学特征的监督下从神经网络提取器收集的特征中筛选IDLR特征,并在测试组中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计算构建的IDLR模型、传统影像组学模型、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IPD/PSP/MSA组间两两分类的模型性能指标与曲线下面积。采用100次10折交叉验证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与测试。通过特征映射展示大脑相关感兴趣区,使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突出大脑中最相关的信息并可视化,检查不同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AD)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和疾病机理研究,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和PET等神经成像手段获取多模态脑影像信息,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发现,AD患者大脑结构/功能网络存在拓扑异常改变。这一发现为AD的早期诊断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笔者综述了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在AD脑结构和功能影像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探究脑功能成像的脑网络模块化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帕金森病性痴呆(PDD)脑网络模块参数特点和异同点,寻找疾病相关特异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模块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AD、DLB、PD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静息状态18F-FDG PET显像,采用网络模块化分析分别获得4组受试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网络模块化参数,并应用种子点相关分析得到葡萄糖代谢网络连接改变的脑区,比较4组受试者脑代谢网络连接的异同点。结果在稀疏阈值15%时,正常对照组和AD组的网络由4个模块组成,PDD组由6个模块组成,DLB组由10个模块组成。以右侧丘脑为种子点,AD组的颞叶和皮质下脑区连接增强,枕叶和左侧额叶连接减弱。PDD组的额叶、皮质下脑区连接增强,枕叶、颞叶、左侧顶叶的连接减弱。DLB组的左侧额叶和皮质下脑区连接增强,右侧枕叶和顶叶连接减弱。结论 3种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网络具有不同的模块化特性,提示发病机制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其神经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准确地分割脑部MR图像的海马结构对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具有重要价值。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和准确分割MRI三维海马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格子玻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LB)模型,利用脑部MR图像的边缘信息和区域信息建立一个三维分割模型(3D-LB),直接在三维空间中通过碰撞和迁移过程提取海马结构。为验证3D-LB分割模型的精度和效率,该文对30组海马结构的测试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并与三维CV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基于3D-LB模型的分割方法能有效地分割海马结构的测试图像,且相较于三维CV模型,精度更高,所耗时间更少,表明LB方法适用于三维海马结构的快速和精确分割。  相似文献   
9.
BOP(Bottom of the Pyramid)是指收八低于平均水平、在收入金字塔结构中处于底部的人群。为了满足这种特殊人群的医疗需求,基于对上海地区BOP现状和潜在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综台政府支持、知识交互以及市场协调等方面的合作模式.进而提出了种面向中国BOP的医疗产品的研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18F-APN-1607 PET脑显像结合图论方法,揭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tau蛋白网络拓扑结构异常,并探讨AD患者tau蛋白沉积在左右脑组织的偏侧性。方法该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18F-APN-1607 PET显像、临床确诊的23例AD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61.3±10.7)岁]和13名正常对照者(NC)[男9名,女4名;年龄(61.6±4.5)岁]。使用基于图论的脑网络分析方法构建NC组和AD组的tau蛋白脑网络,计算网络属性(集聚系数、最短路径长度、局部效率及小世界系数等),并获得AD组不对称系数(AI)评估tau蛋白沉积的偏侧性。使用1000次置换检验对组间脑网络参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NC组和AD组的脑连接存在较大差异,AD组在嗅皮质和颞叶等区域存在连接减弱,而在后扣带回、楔前叶及顶枕叶等脑区连接增强;AD组的tau蛋白脑网络存在明显的拓扑结构异常,相比于NC组,在稀疏度阈值20%~50%内,AD组的集聚系数(t值:2.28~2.69)、局部效率(t值:2.34~3.06)和小世界系数(t值:2.26~3.32)等均显著下降(均P<0.05),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增加(t值:2.13~2.85,均P<0.05);AD组的tau蛋白沉积在后扣带回、上顶叶、中央旁小叶、颞上回和颞中回脑区存在显著的偏侧性,AI分别为10.5%(8.1%,13.9%)、14.1%(7.6%,20.3%)、-12.4%(-15.7%,-7.8%)、-10.8%(-15.3%,-2.1%)和-12.1%(-17.9%,-6.6%)。结论基于18F-APN-1607 PET影像建立的tau蛋白网络模型或可用于分析AD患者异常的拓扑结构变化,且AD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在后扣带回、上顶叶、中央旁小叶、颞上回和颞中回脑区具有明显的偏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