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2.
目的 对比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使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与标准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使用滤过反投影法(FBP)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于心率≤65次/m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门控扫描方式,心率>65次/min的患者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方式.将12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式下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低剂量组均使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行图像重建,常规剂量组均使用FBP行图像重建.将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为9个节段评价,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噪声和有效剂量(ED)测量记录用于图像评价.结果 回顾性门控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ED分别为8.29±1.22和4.29±1.22,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剂量降低了49%(P<0.01);前瞻性门控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ED分别为3.03±0.53和1.40 ±0.13,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剂量降低了54%(P<0.01);回顾性门控扫描方式和前瞻性门控扫描方式下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图像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降主动脉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iDose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感兴趣区(ROI)的三种不同选择与乳腺癌生物预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并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8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证实将乳腺癌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及阴性组、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及阴性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及阴性...  相似文献   
4.
5.
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显示粥样斑块、支架再狭窄及评估搭桥血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追求更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辐射剂量.因此,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 成像中的辐射剂量以保护受检查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SPOC混合式教学与传统大规模教学、课程化与非课程化信息素养教育对各年级医学生学术信息素养水平及自我认知情况的影响,比较SPOC混合式教学及其他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医学科技查新全实践”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课程化学术信息素养教育能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SPOC混合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模式更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术信息知识和能力;课程化的学术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致远”赋能,并且SPOC混合式教学对学生信息能力的长效提升更显著;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良好自我认知有影响。结论:建议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建设“医信融合”课程体系,不断丰富“SPOC+N”教学模式内涵,在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强调时间变量,加强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诊断要点,以提高对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认识,评价CT在明确腹膜后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 126例中,21例CT定位与手术部位相符合,其定位的准确性为80.8%(21/26);11例CT定性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完全相符,准确性为42.3%(11/26)。2脂肪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胃肠外恶性间质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神经内分泌瘤1例,混合生殖细胞肿瘤1例,卵黄囊瘤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精原细胞瘤1例。结论腹膜后恶性肿瘤种类多,大多数CT表现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