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探讨中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382例,其中出现放置节育环后并发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服用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不良反应10例,并发症13例;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环后并发症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常规安慰剂胶囊,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选取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治疗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率为86.7%,排卵率为70%,对照组妊娠率为50%,排卵率为4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选择40例妇产科及皮肤科门诊的女性患者,同期40例健康体检妇女。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明显升高。结论尖锐湿疣女性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赞妍  霍木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404-1406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子宫内膜腺癌中Ki-67和CDK4蛋白表达。结果:44例子宫内膜腺癌中Ki-67表达阳性率为54.54%,Ki-67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36%,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Ki-67及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未婚妇女异位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未婚妇女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66例异位妊娠的未婚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的未婚妇女有人工流产史 14 7例 ,占 5 5 3 % ,为第一危险因素 ;盆腔炎 5 4例 ,占 2 0 3 % ,为第二危险因素 ;而其他如月经异常、合并肿瘤、手术史、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共 41例 ,占 15 4% ,为第三危险因素。结论 :未婚妇女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人工流产史 ,其次为炎症 ,再者为其他因素。减少婚前人工流产 ,防治炎症 ,可有效控制未婚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子宫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有12例患者得到了救治,其余患者改行子宫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20例,抢救均成功,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紧急子宫切除手术是在产后出血紧急处理中的较好办法,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彻底止血,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可在全面评估后,实施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与静滴缩宫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具备引产指征的150例孕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静滴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成功率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促宫颈成熟率和引产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临产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刮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近期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诊刮术联合性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性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诊刮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避免了单用传统药物治疗病情易反复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妊娠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FI值将其分为I组196例(AFI≤40 mm)和II组365例(AFI〉40 mm)。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I组破膜至分娩时间短于II组(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均低于II组(P〈0.01);新生儿病死率高于I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FI≤40 mm及破膜时孕周为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AFI≤40 mm为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PROM后AFI与多项母婴不良结局相关,可将AFI≤40 mm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以减少不良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因卵巢囊肿在我院行卵巢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及开腹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各5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计量资料: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抗炎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②计数资料:腹腔镜组术后镇痛率与开腹组比较明显较低,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卵巢切除和卵巢囊肿剔除术能使其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