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300例CT增强扫描的病人护理,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保证扫描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近视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部疾病,且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度近视眼及其眼底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对视网膜、脉络膜自动精确分层,通过量化血流面积、无血流面积和血流密度区域,对视网膜、脉络膜多层面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手段。应用OCTA,可对高度近视眼的发病机制从视网膜各层次微血管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就高度近视眼底形态改变以及OCTA在评估高度近视眼底结构、功能及血流密度变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期望为高度近视发病机制探究及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全麻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进行全麻手术的3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之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氧饱和度、FEV1.0/FEV、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结果 研究组发生肺部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道状况(血氧饱和度、FEV1.0/FEV、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全麻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护理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全麻下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应严密观察其临床症状,在麻醉复苏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析护理学理论蕴含的美,围绕手术室职业形象特点,阐述了塑造手术室职业形象美的意义、方法和技巧,认为护士职业形象美是护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达到内在美、外在美的融合与统一,本能创造真正的职业形象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造影动态容积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部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320排容积CT具有“薄”(层厚0.5 mm)、“大”(人体纵轴16 cm)、“快”(单圈扫描0.35s)等特点,胃造影动态容积CT扫描后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具体分析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大小、形态、位置、壁厚薄、蠕动性、黏膜病变、动态增强表现及上腹部(包括肝、胆、胰、脾等脏器与周围血管等)的影像信息,并与纤维胃镜进行对比分析.共收集62例胃部疾病患者,包括胃肿瘤性病变29例、溃疡性病变6例、胃炎20例、胃憩室2例(均由手术病理或胃镜组织活检证实),胃周血管病变5例(由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溃疡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接近纤维胃镜的诊断结果,胃炎的诊断结果略差;肿瘤性病变能准确定位、定性、明确病灶转移及血供情况.结论 胃造影动态容积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准确定位及定性均有重要价值,尤其对肿瘤性病变术前的具体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案拟定具有明显优势,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20层CT动态容积扫描技术在烟雾病侧支循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3例经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烟雾病患者的320层CT扫描图像,并结合病史、DSA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烟雾病患者320层CT动态容积扫描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底动脉环处见细小、杂乱、迂曲代偿血管网.烟雾病侧支循环途径包括willis环(6例)、眼动脉(4例)、颅底烟雾动脉(23例)、软脑膜吻合动脉(4例)、颈外动脉分支(9例)等.结论 320层CT动态容积扫描技术能显示烟雾病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特别能良好显示来源于颈外动脉的侧支循环,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CT扫描时的药物制动效果。方法 204例学龄前儿童分为三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在CT扫描前20min给予10%的水合氯醛、安定。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结果 婴儿水合氯醛组显效率为96.8%(30/31)、安定组显效率为100%(9/9),幼儿水合氯醛组显效率为54.2%(13/24)、安定组显效率为82.6%(19/23),学龄前儿童水合氯醛组显效率为53.9%(21/39)、安定组显效率为87.2%(68/78)。结论 在CT扫描中,根据不同的年龄组采用合理的镇静催眠药物,能取得满意的扫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尿路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并行CT尿路造影的病例50例,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CPR及VR三维重建。然后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可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的三维图像,能够通过旋转、放大等清晰显示全尿路及其局部细微结构、形态、走形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通过MSCT对全尿路的适当扫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三维重建,能够大大提高病灶检出的阳性率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