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仝开军  舒荣宝  程刘兵 《安徽医学》2015,36(9):1061-1064
目的:比较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 CTCA)的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5例患者分为两组,5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 PGA组),51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 RGH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主动脉 CT 值等差异无统汁学意义( P >0.05)。 PGA 和 RGH 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97±1.24)mSv、(14.37±1.5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组较RGH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72.4%。 PGA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36段,RGH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02段,两组间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分级评分、平均评分、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A相比RGH,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且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正>心脏血管瘤罕见,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例心脏血管瘤患者诊治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心脏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一、病例资料患者女,年龄60岁,身高154 cm,体重60 kg,因1周内晕厥3次就诊,表现为突发眼睛黑矇,后神志丧失,自行缓解,无胸痛、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外院住院检查发现右心室占位,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心率(HR)  相似文献   
6.
仝开军  舒荣宝  程刘兵 《安徽医药》2015,36(9):1061-1064
目的 比较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5例患者分为两组,5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PGA组),51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RGH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主动脉CT值等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PGA和RGH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97±1.24)mSv、(14.37±1.5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组较RGH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72.4%。PGA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36段,RGH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02段,两组间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分级评分、平均评分、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A相比RGH,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且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