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 女,58岁,以“全身进展性疼痛5年”为主诉入院。专科检查:痛觉由双下肢至颜面部逐步减轻到正常,双下肢肌力减低,其他未见异常。否认有其他病史。实验室检查:血磷降低(0.63~0.76)mmol/L、血钙偏低(1.88~2.30)mmol/L、碱性磷酸酶升高(348~399)u/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PCa37例、前列腺增生42例和前列腺炎6例患者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非癌患者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DCE表现.组合上述3种技术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T2WI+DWI;方案3:T2WI+DCE;方案4:T2WI+DWI+DCE.绘制ROC曲线,并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PCa在T2WI上多呈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25/37),DWI上大多呈斑片状或结节状明显高信号(33/37),动态增强均呈Ⅱ、Ⅲ型曲线(37/37);前列腺增生T2WI上呈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DWI上大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3/42),动态增强大多呈Ⅰ、Ⅱ型曲线(39/42);前列腺炎T2WI上多呈不规则稍低信号(4/6),DWI上多呈稍高信号(4/6),动态增强大多呈Ⅱ型曲线(4/6);PCa与非癌患者的ADC值分别约(0.99±0.21)×10^-3mm^2/s、(1.75±0.25)×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案AUC从小到大依次是:方案1:0. 741、方案3:0.905、方案2:0.930、方案4:0.974.方案1与方案2~4间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4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最高,分别为94.59%、93.75%、94.12%.结论 MRI多参数成像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其中以T2WI+DWI+DCE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3.
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R-DTC)是目前甲状腺癌临床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维甲酸类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DNA甲基化酶抑制剂及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都曾被用于诱导RR-DTC再分化并与131I联合治疗,但疗效并不显著。近年来,随着对RR-DTC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等新的再分化治疗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尝试用于治疗RRDTC。相比之下,分子靶向药物用于诱导RR-DTC重摄碘及介导131I治疗效果较好,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累及右侧心腔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累及右侧心腔的IV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在4例累及右侧心腔的IVL中,均有子宫肌瘤病史,1例子宫切除。胸片心影增大2例。超声检查,于髂静脉至右心腔探及连续性低回声区,其中右心腔内低回声团块,随心脏搏动而移动。CT平扫表现为下腔静脉增粗2例,右心房增大2例。增强后髂静脉至右心腔见连续性充盈缺损,其中子宫静脉受累3例,以右心腔内病灶为最大,最大径在3.0~9.8 cm之间,其与管壁分界清,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静脉内病灶见条状血管影。重建后表现为游离于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呈“萝卜根”样改变。结论:累及右侧心腔的IVL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应用MAPK抑制剂诱导再分化是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一种全新策略,但其临床有效率偏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是另一类诱导甲状腺癌再分化的药物,将其与MAPK抑制剂联合有可能提高再分化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估MAPK与HDACI联用是否能提高再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放射性核素摄取/流出及克隆形成等实验方法测试BRAF/MEK抑制剂(达拉非尼/司美替尼)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单药和联合用药时3种甲状腺癌细胞(BCPAP、K1和BHP 2-7)的碘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功能状态。结果:达拉非尼/司美替尼可以一定程度提高BCPAP和K1细胞中碘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抑制葡萄糖转运体表达;帕比司他对3种细胞都有一定的再分化作用。达拉非尼/司美替尼与帕比司他联合作用在BCPAP和K1细胞中取得较单药更好的再分化效果,在BHP 2-7中并未获得比单用帕比司他更明显的效果。结论:对具有BRAFV600E突变的甲状腺癌细胞应用达拉非尼/司美替尼和帕比司他联合用药,可以获得较单药更好的再分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疗效评价是阻碍确定肿瘤治疗最佳策略的因素之一。在淋巴瘤及其他实体肿瘤,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的疗效评价的价值已经显现,尤其是对于靶向治疗(导致肿瘤活性改变而肿瘤大小可能未变)的疗效评价。通过对比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和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标准,研究18F-FDG PET/CT在评价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R-DTC)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4年索拉非尼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4例RR-DTC 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5.6岁)。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靶病灶直径之和与∑SUVmax变化百分比的差异。用χ2检验比较两种标准的疗效评分有无差异。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按照RECIST 1.1或 EO-RTC 标准不同反应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用Spearman 秩相关评估 PFS与形态学(RECIST 1.1)或功能学(EORTC criteria)反应分组的相关系数。结果:不同反应组间靶病灶直径之和与∑SUVmax变化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8,P=0.683)。根据两种评价标准,14例患者中10例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χ2=2.345,P=0.424),其余4例中,2例为SD/PMR,2例为SD/PMD。无论是按照RECIST 1.1(χ2=8.571, P=0.003)还是按照EORTC标准(χ2=8.781,P=0.003),各反应组间的PFS均有差异。PFS既与形态学评价结果相关(r=0.741,P=0.002),也与代谢学评价结果相关(r=0.816,P=0.0004)。结论:18F-FDG PET/CT可用于RR-DTC患者索拉非尼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尽管71.4%的患者RECIST 1.1和 EORTC 标准结果一致,但是基于PET的代谢学评价标准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更为准确,可能比形态学评价标准更适用于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