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2.
多层螺旋CT的容积重建技术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的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胸廓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胸部外伤病例作MSCT扫描,从中随机抽取80例作VR成像与普通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实效性、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MSCT的VR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胸椎横突骨折、胸骨骨折以及胸锁关节脱位与半脱位的实效性、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P<0.01).结论 MSCT的VR技术是诊断胸廓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定量测量T2弛豫时间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无症状青年志愿者行腰椎常规MRI、T2-mapping和DWI检查.由两位医师分别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并间隔一周2次测量髓核的T2值和ADC值.结果: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的T2值和ADC值的一致性均较好(ICC=0.86~0.93,P<0.01).髓核T2值及ADC值均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但以T2值相关性更佳(rT2 =-0.70,P<0.01;rADc=-0.60,P<0.01).髓核T2值和ADC值在不同Pfirrmann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和72.3,P<0.01);各级间两两比较,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C值在Pfirrmann Ⅰ级与Ⅱ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和ADC值鉴别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椎间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2和0.80(P均<0.01);0.69(P<0.01)、0.90(P<0.01)和0.74(P<0.05).结论:T2值和ADC值均能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二者相互结合能更全面地观察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利用ROC曲线选择颞骨测量值诊断梅尼埃病(MD)的截断点,探讨其在诊断M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22例MD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MR水成像图像的半规管至颞骨岩部后缘的最短距离(PP值)、总骨脚至颞骨岩部后缘的最短距离(CP值)及前庭至颞骨岩部后缘的最短距离(VP值)数据绘制ROC曲线.结果 PP值、CP值及VP值诊断M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37及0.796,最佳诊断截断点分别为2.035 mm、1.995 mm及4.730 mm,其敏感性分别为72.7%、70.5%及65.9%,特异性分别为85.0%、92.5%及90.0%.结论 PP值、CP值及VP值对诊断M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可以选择最佳诊断截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技术参数对肘关节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CT扫描电压、电流固定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技术参数,分别对162例肘关节损伤患者作16层螺旋CT扫描,在CT三维影像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评估和比较不同技术参数下VR的图像质量。结果螺距相同时的VR,薄层重建的图像明显优于厚层重建的图像,厚层重建的VR图像失去诊断价值;重建层厚相同时,小螺距的VR图像优于大螺距的VR图像;在螺距≤1.2 mm、层厚≤3.0 mm的范围内,螺距及重建层厚相同而探测器不同时,16×0.75探测器的VR图像优于16×1.5探测器的VR图像。结论探测器为16×0.75或16×1.5、螺距≤1.2 mm、重建层厚≤2.0 mm时,16层螺旋CT的肘关节VR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踝三角韧带不同构成部分急性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7例踝三角韧带急性损伤患者的MRI资料,同时选择25例无踝关节症状志愿者为对照组.三角韧带分为胫舟-胫跟韧带、胫距前韧带和胫距后韧带3个部分进行评估.结果 与手术比较,MRI诊断胫舟-胫跟韧带急性损伤的Kappa系数为0.71(P<0.01),韧带迂曲、信号增高和形态异常3个征象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3.1%、92.3%和92.3%.MRI诊断胫距前韧带急性损伤的Kappa系数为0.46(P <0.01),信号增高和形态异常征象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1.2%和73.1%.MRI诊断胫距后韧带急性损伤的Kappa系数为0.66(P<0.01),韧带结构扭曲和形态异常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4.6%和90.4%.结论 MRI能显示三角韧带各构成部分正常解剖及急性损伤的特征,特别是对胫舟-胫跟韧带及胫距后韧带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胫距前韧带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视跟踪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61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做下肢3 D CE-MRA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对其成像表现及均值曲线(mean curv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靶血管感兴趣区(腹主动脉腹腔干水平)对比剂信号强度mean值上升到40~60范围内开始触发扫描,也就是感兴趣区有造影剂显影第4~6s触发扫描能准确地观察3段(下腹及盆腔、大腿、小腿)动脉血管,3段血管充盈饱满并且静脉干扰少。结论透视跟踪技术3 DCE-MRA能较好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具有操作简便、快捷、节省造影剂用量等优点,而触发扫描时间点的正确选择更有利于动脉病变的检出,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ROC曲线选择颞骨测量值诊断梅尼埃病(MD)的截断点,探讨其在诊断M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22例MD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MR水成像图像的半规管至颞骨岩部后缘的最短距离(PP值)、总骨脚至颞骨岩部后缘的最短距离(CP值)及前庭至颞骨岩部后缘的最短距离(VP值)数据绘制ROC曲线。结果PP值、cP值及VP值诊断M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37及0.796,最佳诊断截断点分别为2.035mm、1.995mm及4.730mm,其敏感性分别为72.7%、70.5%及65.9%,特异性分别为85.0%、92.5%及90.0%。结论PP值、cP值及VP值对诊断M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可以选择最佳诊断截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