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采用奥敏清脱敏剂和掺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及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分别处理牙本质后对其表面形态、硬度、钙(Ca)和磷(P)含量以及Ca/P比值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为其用于临床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20岁志愿者因阻生而拔除的新鲜第三磨牙32颗,制备2 mm厚的牙本质片32个,将样本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敏清组、Er:YAG组和Nd:YAG组,每组8个样本。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样本采用17% EDTA去除玷污层建立牙本质敏感症模型,每个样本被线性切割机从中间对称分割为2个半圆形牙本质盘,一半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各组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SMH)值,一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态表现,并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样本牙本质表面Ca和P含量。结果:各组样本牙本质SM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下观察,空白对照组样本牙本质表面无涂片层,小管较宽,表面光滑清洁;奥敏清组样本牙本质小管部分封闭,小管内可见阻塞物;Er:YAG组样本牙本质小管很少或没有开放,大部分为部分或完全封闭的小管,表面可见熔融状改变;Nd:YAG组样本牙本质小管部分或完全封闭,开放小管极少,表面呈熔融状。与空白对照组和奥敏清组比较,Er:YAG组和Nd:YAG组样本牙本质表面Ca和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奥敏清组样本牙本质表面Ca和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d:YAG组比较,Er:YAG组样本牙本质表面Ca和P含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样本Ca/P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敏清脱敏剂、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的应用不会引起牙本质表面硬度和Ca/P比值的变化,但Er:YAG和Nd:YAG激光可增加牙本质表面的Ca和P含量,改变牙本质表面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显微CT(Micro CT)观察3种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预备人下颌标本切牙根管后牙根微裂的形成情况,为临床上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个人下颌标本,共60颗单根下颌切牙,且均无牙根微裂,根据根管预备中所用镍钛器械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牙齿,以ProTaper Universal组为对照组,以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为实验组。按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预备根管,Wave One镍钛锉、Reciproc镍钛锉和One File镍钛锉预备根管至25#,ProTaper Universal镍钛锉预备根管至F2。根管预备后每组牙齿分别用Micro CT进行扫描,分析牙根微裂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roTaper Universal组比较,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ave One组、Reciproc组和One Fil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下颌切牙中牙根微裂纹均在根尖1/3处最为常见,其次为根中1/3。结论:根管预备过程易引起牙根微裂,需要重视镍钛器械的选择,3种往复旋转镍钛器械Wave One、Reciproc和One File根管预备后牙根微裂形成少,能降低根管治疗后牙根折裂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出一种对2D STE应变与应变率分析进行数值仿真的方法。方法近似模拟心肌组织在心动周期中的弹性运动过程,构建2D STE数值仿真模型,并给出相应的应变、应变率理论值,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应变分析系统中,通过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来评价应变分析系统的性能。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基于块匹配的2D STE应变分析系统中,跟踪计算所得的应变、应变率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可靠地定量评估2D STE心肌组织应变与应变率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掺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处理后白榴石玻璃陶瓷与树脂粘接面剪切粘接强度(SBS)和表面形貌的变化,阐明不同功率Er:YAG激光作为预处理方式对于瓷修复体粘接面粘接强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IPS Empress CAD玻璃陶瓷块制备成84个7 mm×6 mm×3 mm的瓷片样本,并根据表面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酸蚀组、2 W激光组、4 W激光组、6 W激光组、8 W激光组和10 W激光组,每组12个样本。除对照组外对其余各组样本进行表面处理,酸蚀组使用9.5%氢氟酸处理,2 W激光组、4 W激光组、6 W激光组、8 W激光组和10 W激光组分别使用功率为2、4、6、8和10 W的Er:YAG激光处理。样本表面处理完成后,各组分别选取10个样本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处理后表面与树脂粘接后的SBS值,然后采用光学立体显微镜观察粘接失效模式。各组剩余2个样本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处理后的表面形貌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样本SBS值均升高(P<0.01);2 W激光组、4 W激光组、6 W激光组、8 W激光组和10 W激光组样本SBS值依次升高,各组间样本SB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酸蚀组比较,2 W激光组、4 W激光组、6 W激光组和8 W激光组SBS值均降低(P<0.01),10 W激光组样本SB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效模式观察,各组样本失效模式均以粘合剂失效为主,偶见混合失效,无内聚失效。SEM观察,对照组样本表面光滑无变化;酸蚀组样本表面可见许多深浅不一的不规则凹槽,呈现出明显的"蜂窝状"结构;2 W激光组样本表面可见小范围的瓷层剥脱形成的凹坑状改变,4 W激光组样本表面凹坑的面积和深度有所增加,6 W激光组样本表面可见连续的大块剥脱,8 W激光组和10 W激光组样本表面可见凹坑数量增多,呈现出明显的"鳞片状"外观。结论:随着Er:YAG激光辐照功率的增加,白榴石玻璃陶瓷与树脂之间表现出逐步升高的粘接强度和逐渐粗糙的表面形貌改变,当激光辐照功率达到10W时,能够获得与氢氟酸处理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968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以及诱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次968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为5.27%。5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69株,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阳性球菌63.77%,革兰阴性杆菌34.78%,真菌1.45%。感染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处于70%以上;而对替考拉宁则均表现出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处于20%以下。感染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氨苄西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处于70%以上;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则均表现出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处于30%以下。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BMI指数≥25 kg/m2,急诊手术,手术时间≥30 min,应用抗菌药物均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切口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BMI指数,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双能CT电子密度图像的重建和数值校准,以获得精确的电子密度图像。方法首先基于医学双能CT(DECT)基物质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计算得到理论上的电子密度图像,以及高、低两种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关于X射线线性衰减系数的单能图像;然后将两种不同能量水平下的X射线线性衰减系数之组合与电子密度理论值进行线性拟合(Δμ-ρ_e)并计算拟合优度;最后由最佳拟合优度实现医学DECT电子密度图像的重建和校准。结果仿真实验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电子密度重建图像像素值更加准确,图像质量更高;实际数据实验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本文实现了一种实用、准确的医学DECT电子密度图像重建和数值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玻璃陶瓷与Wieland Zenostar氧化锆(简称Zenostar)相互摩擦的耐磨性差异,阐明其影响因素。方法:Zenostar做成平面型(锆片组)和半球型(锆球组),3种玻璃陶瓷IPS Empress CAD (简称Empress)、IPS e.max CAD (简称e.max)和VITA Suprinity (简称Suprinity)分别作为其对磨材料,置于UMT-2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在人工唾液环境下进行二体磨损,模拟口腔内使用过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平面试样的磨损深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结果:锆片组,3种玻璃陶瓷对Zenostar产生的最大磨损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锆球组,Zenostar对3种玻璃陶瓷及Zenostar基底样本产生的最大磨损深度由小到大依次为Zenostar组< e.max组≈Empress组< Suprinity组,e.max组与Empre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EM观察,锆片组中Zenostar磨损表面均较光滑,多为磨粒磨损;锆球组中Empress表面磨损最为严重,可见大面积碎片剥脱面,表面粗糙不平。结论:3种玻璃陶瓷与Zenostar相互摩擦的耐磨性与材料本身组成成分和化学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不同体内给药方式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成骨的影响。方法构建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OVX)64只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Glucococ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in rats,GIOP)64只。并将两组骨质疏松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不同浓度灌胃给药(100 mg/(kg·d)、200 mg(kg·d)、400 mg(kg·d)和3组注射给药(3.5 mg/(kg·d)、4.0 mg/(kg·d)、4.5 mg/(kg·d)),设立模型对照组2组,空白对照组1组(每组8只)。采用ELISA染色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观察股骨横切HE染色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大鼠构模2个月后,OC、TRAP水平检测,大鼠股骨远端横断观察,符合骨质疏松改变。两组骨质疏松模型通过不同方式和浓度的给药后,与不给药对照组相比,OC水平上升(P0.01),TRAP水平下降(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两组大鼠给药后均有不同程度新生骨小梁形成,骨小梁排列整齐,有不同程度的变粗,数量增多。结论 GBE灌胃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对骨质疏松大鼠的成骨均有促进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分泌OC,抑制破骨细胞的分泌TRAP,可以促进骨小梁的形成,增强骨的致密度,作用效果与给药方式和剂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潜航员模拟操作不同难度机械手操作任务及排障任务时血压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于2020年7月, 以8名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为研究对象, 男性6人, 女性2人。潜航员于"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1∶1模型内, 执行不同难度的机械手操作任务和排障任务, 测量潜航员连续血压, 单次任务结束后填写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表(NASA-TLX量表), 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力负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单次任务中, 潜航员SBP、DBP、MAP呈先升高后降低, 第3分钟血压各值均明显低于第1分钟(P<0.01), 第5分钟血压各值均明显高于第3分钟(P<0.01)。执行同种任务时, 与安静状态比较, 潜航员执行低难度、高难度、高难度+2-back机械手任务和排障任务时SBP、DBP、MAP均升高(P<0.05)。任务难度相同时, 潜航员执行机械手任务的SBP、MAP均高于执行排障任务的血压值(P<0.05)。与低难度任务比较, 潜航员执行高难度机械手任务的NASA-TLX量表得分明显升高(P<0.05);与低难度任务和高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