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4年2月至1985年7月收治33例脊髓空洞症,均采用了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部分病例同时行后颅窝减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本组33例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20~50岁,平均34岁。病史半年~30年,平均1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2D),对2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3D分析,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3D组可以更加简便、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及动脉瘤与邻近动脉的关系.3D组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比2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3D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寰枕部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指征。方法 对12例手术后疗效差或复发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治疗,颅后窝减压术(PFD)后再手术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AS)3例;SAS术后再手术行SAS PFD9例,术后常规行腰椎穿刺术。结果 再手术治疗后随访5个月至5年2个月,按照charles标准,疗效优4例,良3例,差5例,有效率58.3%。结论 根据畸形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脊髓空洞症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远期疗效,探讨有效弥补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1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脊髓空洞症患者500例进行书面随访及预约复查,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结果成功了随访316例。手术后1年内疗效为92.72%;年龄、病程、空洞类型、手术方法是影响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后颅窝粘连、空洞再扩大、脊髓萎缩可能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手术方法对脊髓空洞症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则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国外神经外科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本专业的国外核心期刊作了初步调查,即对1990~1992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所有文章引用的外文期刊作了统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90~1992年3年中,《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引用外文期刊文献共计1584篇,引自283种期刊。其中英文244种;日文29种;德文5种;法文3种;俄文2种。引次在16次以上的期刊有18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 (3D)数字减影 (DSA)辅助下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 (stent coil)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2例瘤体 颈比值≤ 1的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瘤体最大径≤ 4 .0mm) ,全部经二维 (2D)造影及 3D重建 ,前交通动脉 2例采用双侧置管 ,微导管头端到位后 ,通过对侧导引导管内释放颅内自膨胀支架Neuroform ,再通过微导管使用弹簧圈塞动脉瘤。后交通动脉 8例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起始部 2例 ,先释放支架覆盖瘤颈 ,通过支架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使用弹簧圈栓塞 ,术后 6~ 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2例 2DDSA检查中 7例需经 3D确定为宽颈动脉瘤 ;12例全部技术成功 ,动脉瘤致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恢复顺利。 12例临床随访 6~ 12个月 ,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7例DSA随访 ,无支架内膜增生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3DDSA在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支架~弹簧圈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疗效确实 ,颅内专用支架为特殊部位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是由于颅脑外伤造成下丘脑或垂体损伤 ,使抗利尿激素 (ADH)分泌与释放不足而导致部分或完全ADH缺乏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8年 12月~ 1998年 12月 ,我们收治 3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 36例 ,男 30例 ,女 6例 ,占本院同期收治颅脑损伤患者的 1.2 4%。年龄 16~ 6 7岁。 33例为车祸致伤 ,3例为高处坠落伤。追问病史 ,伤前均无多饮、多尿及糖尿病史。本组患者受伤后均有昏迷史。入院时 GCS计分 ,3~ 8分 2 1例 ,9~ 12分 15例。全部病例均行颅脑 CT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 ,硬膜下血肿 7例 ,硬膜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对1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二维(2D)和三维(3D)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2D和3D的影像学结果。结果:112例患者经2D和3D检查,确定72例共74个颅内动脉瘤,2D检查假阴性3例,假阳性2例,8例瘤颈显露不清,4例经3D证实为宽颈动脉瘤。结论:3D提高了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 5~ 1999年 ,我院共收治椎管内肿瘤 115例 ,占同期神经系统肿瘤的 3 32 %。现将其诊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15例中 ,男 79例 ,女 36例 ;年龄14~ 6 9岁 ,平均 32 7岁。病程 3~ 32个月 ,平均17 3个月。肿瘤部位 :胸椎 58例 (50 4 % ) ,颈椎 36例 (31 3% ) ,腰骶部 2 1例 (18 3% )。髓外 96例(83 4 % ) ,其中硬脊膜下 89例 ,硬脊膜外 7例 ;髓内19例 (16 6 % )。肿瘤性质 :神经鞘瘤 59例(51 3% ) ,脊膜瘤 2 6例 (2 2 6 % ) ,胶质瘤 18例(15 7% ) ,转移瘤 4例 (3 5% ) ,脂肪瘤 3例(2 6 % ) ,血管性肿瘤 1例 (0 9% …  相似文献   
10.
外伤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84年治疗外伤开脊髓空洞症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