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原地区缺氧和寒冷的特殊环境以及高原人群特殊饮食习惯均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随着年龄增大,女性冠心病CHD发病率与男性逐渐接近.临床上女性冠心病与男性差异较大,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旨在探讨高原老年CHD的临床、性别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高原老年CH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HIF-1)对大鼠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采用1.5F球囊导管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于术后第1 d开始,干预组给予含羞草素(L-Mim)1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4 d后取损伤血管段,测定内膜增生情况,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的蛋白表达。结果术后14 d,模型组和干预组均发生明显内膜增生,内膜面积和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损伤血管中HIF-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采用L-Mim上调HIF-1可显著削弱球囊损伤导致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青年冠心病(CAD)患者的血脂特点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高原青年CAD患者和15例平原青年CAD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和Gensini评分。结果与平原青年CAD患者比较,高原青年CAD患者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显著降低(P〈0.05)。在高原青年CAD患者中,血浆TG水平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6,95%CI:0.37~0.84,P〈0.05),而血浆TC、LDL-C和HDL-C与冠脉Gensin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原青年CAD患者血脂异常更加严重,且血浆T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冠心病(CAD)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在高原世居的CAD患者按就诊顺序以1∶1的比例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n=37)和高剂量组(n=38),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每晚20 mg和40 mg的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其余基础治疗相同。观察1年内心血管事件、支架内再狭窄、肌酶异常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1.6%,高剂量组为5.3%,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4.34,P〈0.05);低剂量组1年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为18.9%,高剂量组为2.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5.22,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肌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高原CAD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且不增加肌酶异常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高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5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负荷量0.3 μg/(kg·min)×30 min,维持量0.05 μg/(kg·min)×72 h]微量泵静脉泵入。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观察30 d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30 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2%,观察组为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30 d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5%,观察组为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NSTE-ACS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50%-70%并发肺栓塞,其中20%-30%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我科自2006年起,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均采用患侧肢体的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28例高原和同期收治的85例平原中青年(年龄≤50岁)冠心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均以男性为多,前降支受累率最高,侧支循环少见.高原组冠脉多支(≥2支)病变比例较平原组显著增加(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病变的比例也较平原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或P<0.01);平原组肥胖和精神抑郁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原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吸烟史和家族史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比平原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异常的比例更高,且冠脉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的比例也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HIF-1)对大鼠球囊损伤后颈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Mim组。模型组和L-Mim组均采用1.5F球囊导管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于术后第1 d开始,L-Mim组给予含羞草素1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干预14 d后,取颈动脉损伤段,检测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显著受损,最大舒张反应显著降低(P〈0.01),而L-Mim组最大舒张反应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3组血管对硝酸甘油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L-Mim上调HIF-1可部分对抗球囊损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原冠心病患者387例,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按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总结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和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无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移居平原居住组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未移居组(16.1%vs 35.4%,P〈0.01)。结论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糖尿病、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密切相关,术后移居平原可能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机械心脏瓣膜(MHV)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时,需要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往往需要桥接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抗凝。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HV患者再次接受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桥接亚治疗剂量的LMWH是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观察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1日收治的需再次择期手术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瓣膜置换组,n = 47),瓣膜置换组纳入标准是围手术期桥接抗凝的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并经心外科医生制定桥接抗凝方案患者(机械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14例,机械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33例),以同期行相同手术的患者(未做过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 = 47),主要观察指标是住院病死率、术中出血量、桥接后30 d内血栓栓塞事件或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瓣膜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一个24 h出血量较对照显著增多(P < 0.05),瓣膜置换组1例死亡(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并出现1例(2%)出血事件,两组均未发生栓塞事件,但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死率、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进行择期外科手术期间采用亚治疗剂量LMWH进行桥接抗凝术中出血量增多,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增加,此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