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在胆道大出血中的价值 .方法 对 16例胆道大出血病人采用介入放射技术紧急行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 ,明确出血部位后 ,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栓塞术 .结果  16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 ,2例再发出血 ,经再次栓塞后也成功止血 .随访 3月~ 2年均无再出血或并发症 .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诊断准确 ,止血效果确切 ,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 ,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病史介绍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呕吐、腹泻1年余"于2011年4月19日再次入院。1年前间歇腹痛、呕吐、排水样便,3~5次/d,无血,无发热,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镜"未见异常";CT"考虑小肝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周复查胸腹部CT及AFP.如肿瘤仍无法切除继续TACE,直至肿瘤缩小至适合切除,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PRETEXT分期变化、并发症、手术中情况及肿瘤坏死面积,并对远期效果随访.结果 本组患儿共行TACE治疗49次,肿瘤体积缩小达56.2%~91.6%,平均68%(t=8.418,P<0.001),AFP降低达91.4%~99.9%,平均99.2% (t=2.531,P=0.02),PRETEXT分期下降,TAC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20例患儿均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术中肿瘤易于切除,切除肿瘤标本显示肿瘤坏死面积达63.7%~91.9%,平均82.9%.远期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死于肺转移2例、复发1例,17例患儿无瘤存活时间平均21.9个月,随访时间6~48个月.结论 TACE能显著使肝胚细胞瘤瘤体缩小并AFP下降,使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患儿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调控的TK及CD融合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系统(AdVEGF-CDglyTK)与超液化碘油混合栓塞兔肝癌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36只荷VX2瘤兔随机分4组,LP组(单纯超液化碘油栓塞组);LP AdVEGF-CDglyTK组(超液化碘油 AdVEGF-CDglyTK栓塞混合栓塞,介入术后腹腔注射GCV 5-FC治疗组);AdVEGF-CDglyTK组(单纯灌注AdVEGF-CDglyTK,介入术后腹腔注射GCV 5-FC治疗组);NS组(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术前及术后第10、15天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4组兔术前肿瘤体积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10天、15天的各组之间肿瘤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P AdVEGF-CDglyTK肿瘤增长率最小.VEGF表达方面:LP组表达较其他三组高(P<0.05).MVD:LP AdVEGF-CDglyTK组较其他组低(P<0.05). 结论 在对兔肝癌的治疗中,与单纯碘油栓塞以及单纯灌注AdVEGF-CDglyTK相比,AdVEGF-CDglyTK与碘油混合肝动脉栓塞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生长率,减少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肝癌常用介入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价四种常用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及不良作用。方法50只荷瘤兔随机分5组,表柔比星+超液化碘油乳化剂注入组(EPI+LP);无水酒精组(PEI);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射频消融组(RFA);生理盐水治疗组(NS)。术前、术后2周行MRI扫描,比较肿瘤平均增长率;检测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2周后取出肿瘤,比较坏死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除EPI+LP组与TACE组外,各组两两间肿瘤平均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肿瘤平均增长率最小。5组实验兔肿瘤坏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坏死率最大,达(98.43±2.76)%。除NS组外,各组肝肾功能指标术前、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FA组及TACE组变化最明显。病理上,RFA组肿瘤呈重度坏死,有多核巨细胞反应,肉芽肿形成;其他各组呈轻-中度坏死,PEI组出现空泡变性(脂肪变性),部分血管有癌栓;各组胆管未受破坏。结论RFA的疗效最佳,PEI最差,EPI+LP及TACE居中。临床上,应在兼顾肝肾功能情况下,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调控的胸苷激酶(TK)及胞苷脱氨酶(CD)融合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系统(AdVEGF-CDglyTK)与超液化碘油混合栓塞兔肝癌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36只荷VX2瘤兔随机分4组,LP组(单纯超液化碘油栓塞组);LP+AdVEGF-CDglyTK组(超液化碘油+AdVEGF-CDglyTK栓塞混合栓塞,介入术后腹腔注射GCV+5-FC治疗组);AdVEGF-CDglyTK组(单纯灌注AdVEGF-CDglyTK,介入术后腹腔注射GCV+5-FC治疗组);NS组(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术前及术后第10、15天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肿瘤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组兔术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10、15d的各组之间肿瘤增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dVEGF-CDglyTK肿瘤增长率最小。VEGF表达:LP组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表达:LP组最高,LP+AdVEGF-CDglyTK组最低(P<0.05),而AdVEGF-CDglyTK组MVD表达也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兔肝癌的治疗中,与单纯碘油栓塞以及单纯灌注AdVEGF-CDglyTK相比,AdVEGF-CDglyTK与碘油混合肝动脉栓塞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生长率,减少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ZD6474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乙肝相关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WST方法检测ZD6474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ZD6474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ZD6474可以显著抑制HepG2和HepG2.2.15细胞增殖,6.4 μmol/L的ZD6474可以抑制(46.86±10.32)%的HepG2和(41.24±7.35)%的HepG2.2.15细胞增殖,其抑制增殖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ZD6474诱导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6μmol/L的ZD6474可诱导71.90%的HepG2和69.90%的HepG2.2.15细胞阻滞于G0/G1期.结论:ZD6474可以抑制HepG2和HepG2.2.1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综合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HCC患者113例,分4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48例,TACE+射频消融术(RFA)组23例,TACE+表阿霉素(EPI)+碘油(LP)组33例,TACE+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组9例。以术后1个月、3个月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TACE+RFA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及2年生存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RFA是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用介入法行输卵管再通术(FI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子宫输卵管造影(SSG)筛选出1500例21岁~40岁女性不孕症患者,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的狭窄、粘连或闭塞,运用介入放射学原理,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的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结果:本组1500例2367支输卵管有狭窄粘连或闭塞,术后2087支输卵管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88.1%,术后2个月~4个月随访怀孕373例,达24.8%。结论:介入法行FIR是治疗因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引起的继发性不孕的有效方法,怀孕率与适应证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选择原则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38例DVT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包括静脉腔内插管溶栓术38例、球囊扩张术14例和支架放置术2例.48h照腹平片观察滤器的位置,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下腔静脉和病变深静脉的通畅度,出院后定期复查滤器位置和患肢情况.结果髂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肱静脉DVT的完全缓解率为100%,股静脉DVT完全缓解率为93.3%,小腿静脉DVT为68.4%;其余为部分缓解.滤器放置成功率为100%,溶栓过程中及追踪复查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结合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有效而安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