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干休所医疗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急症最为多见,院前急救不及时有效,往往导致患预后不良。我门诊部近年来先后成功抢救了急性心肌梗死20例,其他各类急症98例,从未发生误诊、漏诊和医疗事故。现将做好院前急救的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多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的治疗,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我们于2004年7月26日~28日发现2例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例 男性,78岁,离休干部。于1998年9月13日晚突感心前区闷痛,心慌,并有出汗。诊为下壁、正后壁急性心肌梗塞并伴有高血压而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给络活喜5mg,(辽宁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5〉卫药准字J~46号)每日一次口服。眼药12h后,患者自觉双足趾间瘙痒,而后出现浅红色荨麻疹样皮疹,搔抓出渗血后瘙痒减轻,但  相似文献   
4.
现将作在基层应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抢救成功的3例阿一斯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54例放射性皮肤损伤,其中急性损伤57例,慢性损伤97例。致伤放射源为加速器、~(60)Co、X线及β线。致伤剂量多数为10~40Gy,最大剂量为180Gy。采用非手术治疗41例,占26.6%,手术治疗113例,占73.4%,总治愈135例,治愈率达87.7%。对于手术切除和皮肤移植修复创面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6.
1临床病例 患者男,78岁,离休干部,于1998年9月13日晚10时突感心前区闷痛、心慌、出汗.经全面检查诊断为高血压、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给络活喜片5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次/d,口服.服药6h后,患者自觉双足趾间瘙痒,而后出现浅红色皮疹,搔抓渗血瘙痒减轻,但不能缓解.皮疹渐蔓延双下肢至腹股沟部皮肤,经口服塞庚啶,维生素C常规量抗过敏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继续口服络活喜5mg,1次/d,皮疹继续向上蔓延至全身,以前胸部、腹部、后背部、头部皮肤明显.因皮疹瘙痒难以忍受而不能入睡,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烦燥,易怒,有轻生念头.经北京几家大医院进行检查均认为与口服络活喜所引起副反应瘙痒,皮疹无关.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7.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性脑梗死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以往腔隙性脑梗死常被认为是动脉硬化性脑病 ,随着影像学的广泛应用 ,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 ,现将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经CT扫描或MRI证实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资料完整的 72例老年住院和门诊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 ,男 5 6例 ,女 16例 ,男∶女=14∶4 ;年龄 6 0~ 90岁 ,平均 75岁。伴发病 :糖尿病 6例 ,原发性高血压 4 6例 ,动脉硬化症 15例 ,心房颤动 2例 ,短暂脑缺血发作 3例。各种伴发病平均梗死灶数目如下 :伴糖尿病者 3 4个 ,原发性高血压者 7 2个 …  相似文献   
8.
前言晚期肿瘤通常伴有全身播散和骨胳转移,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是造成病人全身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对肿瘤限局性转移采用化学治疗或补丁式照射收到一定效果,但对全身播散尤其是广泛骨胳转移造成的疼痛治疗办法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治疗和其它治疗肿瘤的方法往往无济于事,病人只有靠麻醉药物止痛。因此,寻求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有效方法是肿瘤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半身照射是近年来治疗播散性肿瘤疼痛的一种新方法,是补丁式照射和全身照射技术的发展。它将身体分成两个大部分,即上半身和下半身来进行照射,每次照射剂量为300~1000拉德,如有必要在骨髓恢复之后再进行另外半身照射,通常间隔4~6周。这  相似文献   
9.
自1971年Jensen发现一部分乳腺癌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对乳癌受体进行了研究。七十年代初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乳癌的ER阳性率、测定方法及激素机制方面。1974年Bethesda国际会议肯定了ER状态与激素疗效的相互关系,1977年Knight等又强调了预测预后的重要价值,从而使大家更加重视ER测定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我国从1980年起开展了乳癌激素受体的研究工作。本文作者积累了一些乳癌ER阳性率(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测定,即DCC法)和病理、预后等联系的临床研究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例1]男,58岁.消瘦,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隐痛伴心悸、眩晕.1年前体检时发现颈椎病,经口服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症状稍好转.于1998年10月26日感觉眩晕,门诊部医生予口服眩晕停及镇静药不见好转,第2天再到医院,经胸透、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仍考虑为颈椎病,留观后给血管扩张药及甲氧氯普胺治疗.于第3天凌晨5时许,病人又感眩晕、心悸、上腹部隐痛、有便意,排出大量柏油样便,查体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80/60 mmHg,立即给予输血、补液治疗.后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