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调查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的特征. 方法从1999~2002年2月我院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的16 322瓶临床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中1 788瓶生长菌,药敏试验按NCCLS纸片扩散法进行,数据分析用BacT/Alert仪中的分析软件及WHONET-5软件. 结果血培养阳性率10.2%,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30.2%;共检出34个属、87个种,需氧菌 620株(83.8%),厌氧菌30株(4.0%),真菌90株(12.2%);需氧菌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最常见的细菌是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真菌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高于非血标本,且ESBLs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血标本中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血标本;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苯唑西林耐药(MRSA)率62.5%,对苯唑西林耐药的CNS产生率为82.7%. 结论血及无菌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和真菌,包括一些不常见细菌和真菌,注意监测血标本中菌株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286株肠杆菌科菌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检测286株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测定12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AmpC和ESBLs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对不产两类酶56株菌,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耐药率分别为1.8%、21.4%和35.7%;对单产AmpC81株菌,IPM没有耐药菌株,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4.9%和56.8%;对产两类酶45株菌,未见IPM耐药菌株,FEP和TZP的耐药率分别为20.0%和41.9%;对单产ESBLs104株菌,未见IPM耐药菌株,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20.2%和25.0%。结论FEP和IPM对单产AmpC酶的菌株有好的抗菌活性,FEP对产两类酶和不产酶的菌株抗菌活性比IPM低,但比其他抗生素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对110株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除亚胺培南外,头孢米诺比其他的13种抗生素有较低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为7.3%,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5~1 mg/L和2~32 mg/L;对40株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似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为100%,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032~0.5 mg/L和0.064~4 mg/L.结论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头孢米诺比其他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不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同的抗菌活性,没有耐药的菌株发现.  相似文献   
4.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同源性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同源性及主要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9株VRE,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多重PCR技术扩增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并测序。结果9株VRE均为屎肠球菌,共分为6个克隆,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均为vanA型。结论本院VRE为vanA基因型,VRE的增加与局部克隆传播、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6.
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酵母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 2 14株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酵母菌收集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提供的标本。采用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 ,Mueller Hinton琼脂中补充 2 %葡萄糖和 0 .5mg/L美蓝 ,其他类似于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M2 A6细菌药敏试验法。采用BIOMIC仪自动读取平皿抑菌环直径、解释和记录试验结果及核对质控数据。结果 :白念珠菌最常见 ,占 5 4 .7% ,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 18.7% ,光滑念珠菌占 12 .1% ,近平滑念珠菌占 4 .7% ,克柔念珠菌占 3.7%和新型隐球菌占 3.7%。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 92 .5 %~10 0 .0 % ,MIC90 均在敏感范围内 (<3~ 8mg/L) ,伏立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 为 0 .0 6 4~ 1.5mg/L。结论 :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伏立康唑比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有更高的抗菌活性 ,有较低的MIC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各40例,均按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氦-氖激光血管体表照射、超声波及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0 d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组明显高于药物组(95.7%、80%,P〈0.05);综合组血流量、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药物组(均P〈0.05)。结论: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 10年来 ,激光体外照射作为“无创、无痛”疗法在治疗疼痛方面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将激光疗法与祖国医学的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 ,辨经取穴后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肩周炎 3 0例 ,取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肩周炎患者 6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3 2例 ;年龄 3 7~ 68岁 ;病程 2~ 6个月 42例 ,6个月以上 18例。全部病例均按《中医骨伤科学》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激光照射组 :男 15例 ,女 15例 ;对照组 :男 13例 ,女 17例。 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1.激光照射组 :采用G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200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对临床分离的200株菌的MIC测定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对MRSA有高度的抗菌活性;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烷均敏感;所测抗菌药物中,替加环素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MIC90值为0.064 mg/L,对鲍氏不动杆菌的MIC90值为2 mg/L,对产ESBL的12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值为32 mg/L.结论 替加环素对与感染有关的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甲亢合并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抢救经过,探讨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方法6例甲亢患者均以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粒细胞缺乏以急诊收入院。入院后停用所有可致白细胞减低药物,并给予静脉抗炎,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辅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口服卢戈液控制甲亢。结果6例患者均抢救成功,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水平恢复,甲亢病情平稳。住院时间14—21d。之后接受了^131I治疗。结论对甲亢伴高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并发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之可能。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迅速调动骨髓造血机能提升白细胞,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