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忠者于××,女,33岁,病志号9521。患者于2月9日晚在家急产分娩1男婴,足月正常产。10分钟后胎盘完整娩出。半小时后排尿时,发现阴道有一粘膜组织脱出,并有液体流出。当地以宫颈裂伤介绍来诊。查体:全身状态较好,全身理学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情况:阴道前及右侧穹隆部有部分撕裂,宫颈多处裂伤,右侧撕裂处有尿液流出。膀胱内注入靛胭脂,未见撕裂处有蓝色尿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TCA-12-2和TCB-7.1共同构建在真核表达载体pDC315,用于哺乳动物细胞293转染研究。方法: 将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TCA-12-2基因;以实验室保存含TCB-7.1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TCB-7.1基因。随后酶切,连入载体pIRES2-AcGFP1,通过亚克隆连入载体pDC315,得到重组质粒pDC315-TCA-12-2-TCB-7.1。重组体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并对插入的TCA-12-2和TCB-7.1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鉴定好的阳性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并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CA-12-2和TCB-7.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TCA-12-2和TCB-7.1可以同时构建在载体pDC315上,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TCA-12-2和TCB-7.1基因可以成功在293细胞上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TCA-12-2和TCB-7.1基因的双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
探讨骨髓细胞凋亡和MDS患者无效造血的分子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CR ELISA法测定骨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Fas和Bcl 2表达水平。结果 :初发各亚型MDS患者的血清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 1α和G CSF升高者分别为10 7% (3/ 2 8)例和 5 3 6 % (15 / 2 8)。MDS患者血清IL 8和IL 6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在MDS向恶性克隆演变的过程 ,端粒酶活性水平随着恶性演变而逐渐升高。随着MDS患者恶性类型的演变 ,Fas基因表达逐渐降低 ,Bcl 2表达则逐渐升高。负性造血因子TNF α升高和抗凋亡Bcl 2的消长与MDS骨髓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锯平面阻滞(Anterior serratus plane block,S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复合组(n=59).比较两组舒芬太尼的用量;麻醉诱导前5 min、术毕和术后1 h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水平以及氧化应激中的皮质醇(Cortisol,COR)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水平;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合组术中和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毕和术后1 h时,IL-6、COR和EPI水平高于麻醉诱导前5 min,IL-10水平低于麻醉诱导前5 min,且复合组术毕和术后1 h中的IL-6、COR和EPI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B联合TIVA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能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采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后脱位。取肩关节前侧入路,将头静脉牵向内侧并保护,将胸大肌向内侧牵开,三角肌向外侧牵开显露肱骨近端;切开肩胛下肌,标记其两端。将肩胛下肌近侧牵向内侧,显露骨折,骨膜剥离子橇拨复位肱骨头;若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复位骨折,选用接骨板系统或者空心钉固定骨折。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0.14周。1例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患侧肱骨骨折对位良好,肱骨头向后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约70°,体侧外旋约20°,体侧内旋L_4水平;VAS评分4分,肩关节UCLA评分23分。其他6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均显示关节位置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00°~165°,体侧外旋50°~70°,体侧内旋T_(10)~L_1水平;VAS评分0~2分,平均0.67分;肩关节UCLA评分25~33分,平均29.67分。结论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肱骨头缺损40%且不伴有肱骨近端Neer 4部分骨折的肩关节后脱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四边孔综合征是指腋神经及旋肱后动脉在四边孔处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较为少见。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腋神经长期卡压会导致三角肌无力、萎缩,同时常合并有肱三头肌的无力和萎缩,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早期手术治疗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作者医院骨科2014-01/2015-06期间共手术治疗7例该类患者,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血清和白细胞胞质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水平的变化与意义。方法TNF活性应用传统的生物学结晶紫法测定。采用IL-6依赖细胞株MH60-BSF2进行IL-6的生物学活性的测定。半固体琼脂法检测白血病集落(L-CFU)和粒一巨噬细胞系集落(GM-CFU)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前的APL患者血清TNF和IL-6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水平(P〈0.01)。白细胞(WBC)升高期的血清TNF和IL-6活性出现降低趋势,但只有IL-6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后的APL患者血清TNF和IL-6活性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的相应水平(P〈0.05)。治疗前WBC胞质TNF和IL-6活性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WBC高峰时胞质TNF活性升高更加明显(P〈0.05),缓解时胞质TNF活性明显降低。但在治疗过程中胞质IL-6活性轻度降低,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NF和IL-6活性的变化与APL患者外周血WBC数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TNF变化与骨髓L-CFU数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虽然影响APL患者血清TNF和IL-6水平,但与该组患者的外周血WBC数量变化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半夏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后人将其性味、功用、归经总结为辛温.有毒,归睥、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半夏通过巧妙配伍,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兹现就其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总结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盆骨折和单纯腰椎骨折产生的腹膜后血肿其并发消化道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在早期治疗中往往重视不够,我科于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45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腹膜后血肿并发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脑室出血后层粘蛋白(LN)及其受体LNR-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出血后慢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实验组,将枸橼酸化的0.1ml自体静脉血注入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内建立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模型(假手术组注入0.1ml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出血后不同时间LN及LNR-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30d出现脑积水为80%(4/5)、其余组别未出现慢性脑积水;实验组出血后LN在纵裂池、软脑膜、蛛网膜、硬膜、脑内毛细血管壁、蛛网膜下腔血管壁的表达在3d时增加,7d表达继续增加,14d表达最强,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30d仍强烈表达;实验组出血后LNR-1在脉络丛的立方上皮细胞胞浆及顶质膜、室管膜细胞、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硬膜、纵裂池、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LNR-1在蛛网膜下腔的表达变化与LN基本一致。结论大鼠脑室出血后LN及LNR-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蛛网膜纤维化的过程,从而在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