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多分辨率的数字减影图像配准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配准算法是一种多分辨率匹配算法。该算法可以利用数字减影图像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似性,配准精度从低至高逐步提高,同时有效地减少运动矢量的搜索复杂度,较好地解决了运算量和检测精度之间的矛盾。该方法被证明是以指数衰减收敛的。整个配准过程在不牺牲配准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匹配速度以及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确定脑血管旋转DSA任意 1帧图像投照角度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模型试验获得旋转血管造影数次旋转的有关数据 ,采用数据拟合方法得到描述X线机旋转规律近似的数学表达式。使用可编程手持器实现对 2 3例脑血管旋转DSA任意 1帧图像投照角度的实时计算。结果 所有 2 3例脑血管旋转DSA中 ,可编程手持计算器均可立即计算出每一个感兴趣图像的投照角度。其中颅内动脉瘤 14例 ,左前颅凹脑膜瘤 1例 ,颅内大脑动静脉畸形 8例。对比由计算器获得的图像与旋转DSA相对应的图像 ,两者在显示异常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分布以及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等诸方面 ,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 实时确定脑血管旋转DSA任意图像的投照角度 ,对准确诊断与治疗颅内脑血管异常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附加滤过板厚度对图像质量和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 方法:在X线准直器上分别添加0,1,2,3和4 mm厚的铝质附加滤过板,影像增强器表面的输入剂量约为1 μGy/帧. 采用不同的管电压(kVp)分别对8,10,13,15,20和25 cm厚的体模成像,分析上述附加滤过板对体模表面剂量、图像质量以及X线管负荷的影响. 结果:随着附加滤过板厚度的增加,体膜表面剂量呈平方关系下降;若获得同样的图像信噪比,则管电流(mAs)呈线性增加;图像ROC分析显示,X线管焦点胀增对图像清晰度影响不大,射束硬化效应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一定范围内的附加滤过板厚度增加可以减少患者表面剂量,同时不会造成X线图像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X线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kVp)与体模管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丙烯酸模板内制作25组直径为1.2mm的圆柱形平行排列的体模管,其间距为11mm。体模管内造影剂碘浓度为4.0~50mg/ml。获取X线图像后,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X线管电压对体模管图像质量和表面剂量的影响。结果:当X线管电压从54kVp增加到85kVp时,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较图像质量变化大;当超过85kVp后,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不明显而图像质量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结论:在特定体模厚度下,通过建立并分析管电压与图像质量及体模表面剂量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确定最优kVp值,既保证了图像质量又能使体模表面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旋转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三维重建中成像模型不够精确的问题,首先引入了一种基于目标的非线性量化模型,该模型将三维血管切片投影图像量化为投影光线穿过的血管数目。提出了分割自引导重建算法,它尤其适合于解决稀疏投影与有限角度投影的切片重建问题。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消除背景结构影像、突出血管信息是DSA技术中的基本要求。由于X线成像过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 ,普通的减影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与血管重叠的其它组织的影像。通过以“等效单能”模型对具体DSA系统的成像过程进行了分析校正 ,最终的减影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旋转DSA图像投照角度确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确定旋转DSA任意一帧图像投照角度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通过模型试验获得旋转血管造影数次旋转的有关数据,采用数据拟合方法得到描述X线机旋转规律近似的数学表达式。使用可编程手持器实现旋转DSA任意一帧图像投照角度的实时计算。结果:所有24例旋转DSA中,可编程手持计算器均可立即计算出每一个感兴趣图像的投照角度。通过计算获得的图像与旋转DSA相对应的图像相比较,两者在显示动脉起源、形态、走行、分布以及异常分流、病变的供血状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实时确定旋转DSA任意一帧图像投照角度,为安全、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对医学图像重建,特别是二值重建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进行了综述,根据评价准则的作用点与特性,本文将它们分为四类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为医学图像重建算法的设计与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最佳kVp与体模表面剂量和体模厚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保持一定的X射线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探讨管电压(kVp)与体模表面剂量和体模厚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制人体模型模拟X射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特定的X射线影像增强器表面剂量下,采用不同的kVp和毫安秒组合曝光,采集相关数据并绘制成体模表面剂量-kVp曲线、体模厚度-kVp曲线以及体模厚度和kVp的关系式.结果体模表面剂量-kVp曲线提示,kVp越大,体模表面剂量越低,但斜率渐趋于零;体模厚度-kVp曲线提示,体模越厚,所需kVp越大;体模厚度和kVp的关系式为:kVp=64+0.89D(D为体模厚度,cm).结论随着kVp的不断增高会导致体模表面剂量的逐渐降低,理想的kVp值与体模的厚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X线图像质量与造影剂浓度和放射剂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X线图像质量与造影剂浓度和放射剂量相关性。方法 在丙烯酸体模块上制作圆柱状体模管 ,管直径为 1.2mm。体模管内造影剂的碘浓度范围从 4.0~ 5 0mg/ml ,并摄取X线图像。目测观察不同管电压的X线图像 ,确定碘的探测阈浓度。观察X线管电压、表面剂量、比释动能以及碘探测阈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不同比释动能状态下图像像素值与管电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无论比释动能为 1.1μGy/帧还是 4.0 μGy/帧 ,表面剂量随着X线管电压的增加而降低。当比释动能为 4.0 μGy/帧时 ,随着管电压的增加 ,像素值保持相对的恒定 ,而当比释动能为 1.1μGy/帧时 ,像素值却逐渐增加。当X线管电压为 85kVp时显示的体模管最多。结论 在保证X线图像质量前提下 ,降低X射线管电压和曝光量 ,可以有效地减少放射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