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多层CT(MSCT)表现,探讨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价值.方法:术前行盆腔MSCT检查的154例直肠癌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双盲法,记录每枚淋巴结的CT表现,包括淋巴结短轴直径、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结果:以手术病理为标准.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CT检出率为86.3%(471/546),病理共检出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546枚,CT检出481枚,其中471枚(阳性172枚,阴性299枚)淋巴结与病理相匹配.CT诊断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判断标准(淋巴结大小、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的敏感性分别为83.1%、72.2%、70.1%、73.5%,特异性分别为80.5%、85.1%、82.4%、75.1%.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边缘、密度、分布方式的差异与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P<0.005.结论: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有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及分布对诊断直肠周围间隙淋巴结转移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CE-MRA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3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定性诊断依据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椎动脉反流并结合临床表现,均为单侧盗血.全部病例有完整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14例完成CTA检查,其余18例完成CE-MRA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椎动脉反流中,24例为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反流,8例为患侧椎动脉全心动周期反流,超声显示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困难,所有病例均未明确盗血病因.CTA显示13例(13/14)锁骨下动脉近端中-重度狭窄,1例动脉变异.CE-MRA显示全部18例患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其中1例为大动脉炎所致广泛性动脉狭窄,1例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但确定病因困难,CTA或CE-MRA均可以可靠确定病因,两者联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资料,观察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2%(36/500),包括Ⅰ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5例.Ⅱ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17例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预警,为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提供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通过对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与监测预警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及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中心与资源共享平台、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等四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系统功能。结果成功研发了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与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预期功能。结论信息技术为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后处理重组相位与心率快慢变化的相关性,寻找最佳的冠状动脉重组时相.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64层螺旋CT对25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心率50次/分到102次/分,从 R-R间期的35%到85%重组数据采集触发点进行多相位重组,以10%为间隔,将横轴面图像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处理,分析不同心率下最佳的相位重组窗.结果:重组相位的选择与心率的快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心率小于70次/分,选用75%时相重组,图像显示为"优"占91.72%;心率大于70次/分时,选用45%时相重组,图像显示为优占89.66%.结论:不同心率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相位重组,能够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心率快慢对于选择相位重组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左心功能与心电图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的关系,探讨Ptfv_1不同标准诊断AMI左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提示,Ptfv_1<-0.04mm·S对于AMI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是一个较好的指标,过感性77.4%、特异性97.1%。相关分析示AMIPtfv_1与左房内径(LA)呈负相关(r=-0.59.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Ptfv_1=-0.0020LA+0.040,并对AMIPtfv_1异常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3D MIA DICOM数据分析软件对心腔容积定量评估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10个新鲜猪心和1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后的住院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脏扫描,采用3D MIA DICOM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并测量猪心的右心室容积和患者左室心腔容积,分析3D MIA DICOM数据分析软件测昔值与猪心实际容积和人体心脏超声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D MIA DICOM软件所测猪心的右室容积和人体心脏舒张末期左室容积与物理测量值及心脏超声测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1=0.94,r2=0.97),Altman and Bland一致性分析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3D MIA DICOM数据分析软件为定量分析心腔容积提供了一种无创、简单可行且准确町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CTA数据后处理重建过程中,ECG编辑功能对修正相位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患者的扫描数据均因心律不齐而采用了ECG编辑软件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评价ECG编辑功能对修正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相位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69例患者中,偶发房早24例,偶发室早33例,缓慢型房颤5例,快速率房颤3例,频发室早3例,Ⅱ度Ⅰ型窦房阻滞1例。经ECG编辑处理后,图像质量达到优者26例,占38%;良者32例,占46%;中者5例,占7%。图像质量差者6例,占9%。结论ECG编辑功能对改善偶发早搏(房早、室早)、较慢心率下(≤70次/分)房颤患者的CTA图像质量有较大帮助,但对频发早搏、较快心率下的房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心率≤65次/分,节律规则的冠状动脉受检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CT冠状动脉检查.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2.00±0.23)mSv、(10.20±0.9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大幅降低冠状动脉成像时的辐射剂量,对于心率较低的受检者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