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134例鼻息肉、24例鼻内翻乳头状瘤的CT征象,将相应征象在3类疾病中出现的差异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结果 较鼻息肉,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单侧鼻腔发病,表现为结节肿块或铸型生长,易侵犯鼻前庭、鼻翼及鼻背部皮肤、鼻咽侧壁、鼻中隔或鼻底部黏膜、周围骨质破坏;较鼻内翻乳头状瘤,鼻NK/T细胞淋巴瘤病变易侵犯鼻前庭、鼻翼及鼻背部皮肤、后鼻孔及鼻咽腔、鼻中隔或鼻底部黏膜.结论 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单侧鼻腔,密度均匀,沿侧壁匍匐生长,易侵及鼻黏膜及前后组织结构,早期骨质破坏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乙三胺五乙酸钆双葡甲胺(Gd-DTPA)被脂质体包裹后磁共振信号有无变化。方法制备Gd-DTPA脂质体、长循环的PEG-Gd-DTPA脂质体;取Gd-DTPA浓度相等的Gd-DTPA脂质体悬液、PEG-Gd-DT-PA脂质体悬液和Gd-DTPA PBS溶液各1 ml分别置EP管中,并用1 ml PBS液的EP管作对照;同时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机型为西门子3.0T MR Trio a TIM和西门子1.5T MR Avanto。3.0T MR的成像序列为FL2d-T1W和SE-T1W;1.5T MR的成像序列为SE-T1W、TSE-T1W和TSE-T2W。结果 Gd-DTPA浓度相同的Gd-DTPA脂质体悬液、PEG-Gd-DTPA脂质体悬液和Gd-DTPA PBS溶液的磁共振信号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质体载Gd-DTPA磁共振示踪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行头颈部数字动脉减影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有头颈部疾患的患者进行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先行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后利用相同扫描条件对扫描范围行平扫及CTA扫描。CTA扫描采用智能阈值触发模式;将平扫与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mm横断面图像并进行减影处理,然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模式重建,观察血管显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8例血管减影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l6例,差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用常规法CTA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制动及配合,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优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正确的触发点的选择,恰当的重建参数。结论通过患者的配合、制定合理的扫描程序及优化图像重建参数,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相比常规法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及更优良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胃癌原发灶及癌旁胃壁外脂肪组织的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T1~2与T3~4期胃癌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收集2011年12月到2019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465例胃癌患者, 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T1~2期(150例)及T3~4期(315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26例)和测试集(139例), 训练集中T1~2期104例、T3~4期222例, 测试集中T1~2期46例、T3~4期93例。选择术前1周内静脉期增强CT图像勾画胃癌原发灶及癌旁胃壁外脂肪组织为感兴趣区(ROI), 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ROI的影像组学特征, 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与T分期相关的特征, 建立胃癌原发灶和胃壁外脂肪组织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训练集中T1~2与T3~4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建立临床模型。联合2个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 并生成列线图。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鉴别胃癌T1~2与T3~4期的效能, 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胃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MRI评价生育与未生育女性髂尾肌形态及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50名健康经产妇(生育组,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亚组和自然分娩亚组)和17名未生育健康女性(未生育组)于自然状态及增加腹压状态下行MR检查,测量髂尾肌厚度(ICT)、冠状位髂尾肌角(cICA)和矢状位髂尾肌角(sICA),比较两种状态下各组间差异。结果 自然状态下,生育组右侧和双侧平均sICA均大于未生育组(P均<0.05),两组ICT、左右侧及双侧平均cICA、左侧s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然分娩亚组双侧平均sICA大于剖宫产亚组(P<0.05)。增加腹压状态下,生育组左侧、右侧及双侧平均sICA均大于未生育组(P均<0.05),两组间ICT及c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然分娩亚组与剖宫产亚组ICT、sICA及c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可准确评估女性髂尾肌形态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诊断各组转移淋巴结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胃癌患者的病理和CT影像资料,术前均行统一方式低张口服水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拟定的联合判断标准,对术前CT影像进行淋巴结N分期及分组,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分组的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MSCT对胃癌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3%,N0、N1、N2、N3分期准确率为83.5%、89.0%、83.5%、89.0%;敏感性为86.5%、83.3%、50.0%、47.4%;特异性为79.5%、89.4%、89.6%、100.0%.N0与N2、N0与N3敏感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MSCT判断各组检出淋巴结准确率较高的为贲门左侧(No.2)、脾门旁(No.10)、胰头后(No.13)淋巴结,为98.9%;敏感性较高的为No.2、腹腔干旁(No.9)、No.10、No.13组淋巴结,为100%;特异性较高的为No.2、No.10、No.13组淋巴结,为98.9%.结论 MSCT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各组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胃癌术前评估、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