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32种巾草药进行初步抗骨肉瘤的体外筛选实验,为中药标准化和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TT法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U2OS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剂量效应关系:应用形态学观察、FCM及AnnexinV法测定筛选m的中药水提取物对U2OS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32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蟾酥、牛胆粉等对骨肉瘤U2OS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深入研究表明蟾酥、牛胆粉水提取物对U2OS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其中以蟾酥促进凋广作朋最为明瞳:结论通过对32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发现蟾酥、牛胆粉等对骨肉瘤细胞株U20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抗骨肉瘤中草约有效成分的筛选及体内动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儿童脊柱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0月治疗的16岁以下脊柱肿瘤及瘤样病变4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9.6岁。良性肿瘤(包括瘤样病变)38例,恶性肿瘤3例,转移瘤3例。疼痛39例,肿块9例,侧弯或斜颈8例,不同程度神经损害14例。18例初诊不确定或与最后诊断不符。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8.5个月。手术治疗17例,化疗10例,放疗8例,手术与化疗1例,手术与放疗2例,放弃治疗3例,观察3例。结果围手术并发症4例。35例获平均5.5年随访。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儿手术或放疗或化疗后疗效较满意,所有患儿的局部疼痛消失,除1例外,所有患儿神经功能均有改善,3例病变复发再次手术。4例出现后弯畸形。6例恶性肿瘤和转移瘤患儿全部死亡。2例嗜酸性肉芽肿患儿症状消失,病变得到控制。结论对于儿童脊柱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良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及转移瘤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CT)的治疗。方法:回顾51例四肢复发性GCT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外科治疗依据病理和影像学分期,进行扩大的肿瘤刮除、辅助囊壁处理或肿瘤切除功能重建。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再复发8例,总复发率为15.7%,局部囊内刮除后再复发率为22.7%(5/22),肿瘤边缘切除后再复发率11.5%(3/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8%、结论:GCT复发后肿瘤局限且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再次刮除空腔充填;有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的Campanacci Ⅲ级和部分肿瘤较大的Ⅱ级患者,行瘤段切除后功能重建,选择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清肿瘤标志物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测量其存在或含量来分析病程、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自1963年Abelev发现甲胎蛋白(AFP)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开始普遍应用于临床。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敏感、准确、高通量、快速的测定方法,是筛选血清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搜索相关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就可能鉴定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就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股骨上段骨肿瘤误诊的原因,评价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中,23例原发性肿瘤,15例转移性肿瘤。首诊获得确诊的30例行股骨上段人工假体置换,其中15例系原发性肿瘤,平均生存40.36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85.78%。原发瘤中8例误诊为良性疾病而行瘤内刮除,误诊率为34.8%(8/23),7例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离断术,1例放化疗2年后行全股骨置换术,平均生存23.62个月;另15例系转移性肿瘤,平均生存23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78.81%。结论 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延误治疗,降低了生存期,粗针多点穿刺、抓住诊断线索举行临床、病理和影像学三结合讨论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环节。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单发性转移瘤或并发病理性骨折,在新辅助化疗的配合下,应积极进行瘤段切除+股骨上段假体置换手术,思肢功能满意;部分原发性肿瘤获得长期生存;转移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了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膝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60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统计和分析了近21年经病理确诊的膝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607例。肿瘤好发年龄在11-3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1.52:1,病变部位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其比例为1.25:1。良性肿中,骨软骨瘤占44%,骨巨细胞瘤Ⅰ-Ⅱ级占31%。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占66%。瘤样病变共5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间保肢手术治疗的120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5~48岁,平均18.9岁。股骨下端骨肉瘤78例,胫骨上端骨肉瘤42例,规范化疗85例,不规范化疗3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记录患者的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4个月,平均56.8个月。12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61.8%,12例患者再次截肢,规范化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71.6%,不规范化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5.47分,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膝关节伸直缺失胫骨上端较股骨下端肿瘤术后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保肢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是目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比较理想的选择,可以较好的保留部分关节功能和肢体外观,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肿瘤局部复发和假体感染是导致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按Judet-Letournel分型标准简单骨折33例,复杂骨折6例,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11例,随访后按M atta临床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并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结果:所有病人经过为期1/2~11年随访,临床优良率达84.6%。其中,手术治疗病例优良率为85.7%,保守治疗病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应重视髋臼骨折的早期处理,根据不同的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中应注意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评估一种新的脊柱转移瘤治疗策略--"流程表"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方法]研究对象为自199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77例患者,这些患者为生存期明确的死亡病例.对每个病例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和Tokuhashi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2005年修订版)进行评分,推断其相应的治疗方式,并应用脊柱转移瘤治疗新策略--流程表进行治疗方式判定.将由3种脊柱转移瘤治疗策略所判定的治疗方式与实际治疗方式相比较,分为实际治疗方式与判定治疗方式相一致和不一致两组.再根据流程表策略判定的治疗方式,将病例进一步分成保守治疗、姑息手术和切除手术3组,再将每组中按照实际治疗方式与判定治疗方式一致性分成两小组.然后再应用t检验,一致和不一致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判定治疗和实际治疗的一致组生存时间(11.18个月)虽长于不一致组(9.70个月),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Tokuhashi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判定治疗和实际治疗的一致组生存时间和不一致组几乎相同(分别为10.18个月和10.31个月,P>0.05);而按脊柱转移瘤流程表策略判定治疗和实际治疗的一致组生存时间(10.62个月)明显长于不一致组(7.70个月,P<0.01).根据脊柱转移瘤流程表策略判定的治疗方式中,保守治疗和姑息手术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只有清除手术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评分系统比较,脊柱转移瘤治疗新策略--流程表在改善患者生存时间方面的作用较明显.但该策略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某些评价指标准确性不很高、指标的细化程度不够等,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