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
六种方法治疗面部色素痣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面部色素痣的方法很多,我院应用CO2激光、高频电针、五妙水仙膏、手术切除、液氮冷冻和微波6种方法治疗面部色素痣共1200例,现将这6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主动要求除痣者,1200例中男389例,女811例,年龄6~68岁,皮损1~21个,主要分布在下眼睑、面颊和鼻梁附近。直径为1~3mm,基本皮损为丘疹或斑疹,颜色为褐色或黑色。2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1200例中采用高频电针治疗478例,CO2激光治疗356例,五妙水仙膏治疗120例,手术切除25例,微波治疗200例,液氮治疗21例。高频电针治疗的优点是:针头可直接作用于皮损处,即可…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光烧灼伤口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998年 6月~ 1999年 4月 ,我们使用 CO2激光治疗各类皮肤病时造成烧灼伤口 55例,其中男性 37例,女性 18例,年龄 4~ 76岁,伤口时间均在 CO2激光照射后数分钟。从原发病分类来看,各种湿疣 38例,化脓性肉芽肿 4例,其它各类皮肤病 13例。药物使用贝复济 (珠海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将其均匀地喷涂伤口处,每天 2次,共 7次。 2结果 全部患者烧灼伤口在 10d内痊愈,平均 (7.3± 0.4)d。 3讨论 贝复济是继α-干扰素后第二个基因工程国家级Ⅰ类新药,通用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本文使用贝复济后激光烧灼伤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甲真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的皮肤科就诊的60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男性中,年龄≥50岁,病程≥10年,全甲毁损型,厚度2 mm,受累甲为非大拇指/趾的病甲分组中,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女性中,年龄50岁,病程10年,非全甲毁损型,厚度 2 mm,受累甲为大趾以及3种真菌菌种的分组中,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 33%(P 0. 05)。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灼热感,但无患者因为不适而退出本次研究。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甲下出血、缺损、肝肾功能异常情况出现,尿常规与血常规均正常。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结合特比萘芬乳膏在治疗甲真菌病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Arthus reactio即局部过敏坏死反应或针刺反应,在皮肤科较常见.自1993~2002年我科共收治44例患者,进行He-Ne激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Arhus reactio患者44例,男性12例,女性32例;发病年龄1~10岁9例;20~30岁、31~40岁、51~60岁各8例,41~50岁共11例.  相似文献   
5.
CO_2激光治疗71例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大功率CO2 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方法 :头面部、口腔、鼻、手足等部位化脓性肉芽肿患者71例。对渗出、化脓较多、周围有红肿、感染严重的化脓性肉芽肿首先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局部He Ne激光照射或外用百多邦软膏治疗。待炎症控制后 ,应用普鲁卡因 (40mg)肾上腺素 (0 0 5mg) ,在化脓性肉芽肿基底部局麻 (2例伴有高血压者改用盐酸普鲁卡因 (2ml,0 0 4g)。然后采用输出功率为 30WCO2 激光在肉芽肿的基底部进行汽化、炭化切割治疗 ,术后外用贝复 1周。结果 :6 8例 1次治愈 ,治愈率达 95 8% ;2例 2次治…  相似文献   
6.
7.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早期在基层医院就诊多,历年来解决此疼痛是皮肤科的一难题。目前我们仍未见到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关于治疗此病疼痛的方法很多,如针灸疗法、音频疗法、激光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5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0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胶囊、甲钴胺片,外用喷昔洛韦乳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采用VAS评价药物首次注射前及注射后15 min、24 h、1周、4周患者疼痛情况;综合评价疱疹指标和总体治疗疗效;直观评价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观察2组患者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经过治疗后都能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但实验组首次皮内注射后最快15 min即显效;每个时间点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疱疹停止增加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