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广东高本底地区表面土壤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讨论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铀的分析方法.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土壤样品各测量了30个.其U、Ra.Th,K含量平均结果,前者分别是后者的4、5、6、3.5倍.  相似文献   
2.
3.
4.
~(147)钷(~(147)Pm)属稀土元素,为重元素裂变产物之一,随着裂变产物时间的延长,~(147)Pm的比例也随之增加。~(147)Pm为β辐射体,半衰期2.62年。由于它的毒性低于镭,因此目前在工业上用它代替镭作为发光涂料的激发光源,特别是仪表工业应用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5.
6.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均有可观察病灶,除1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外,均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至少24周,所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分别为依西美坦(36例)、阿那曲唑(13例)、来曲唑(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CR+PR,其中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CBR=CR+PR+SD≥24周,其中SD为疾病稳定)、肿瘤进展时间(TTP),肿瘤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和毒副反应.结果:CR 6例(11.5%),有1例维持CR 152周,1例维持96周,另4例亦大于60周;PR 19例(36.5%),维持PR时间为32~96周;SD≥24周的患者有16例(30.8%);PD(疾病进展)+SD<24周的有11例(21.2%).患者的ORR 为48%,CBR为78.8%,平均TTP时间78.87周(95% CI 61.13%~96.6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尽管未获客观反应的患者疾病进展后曾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B组),但与达到客观反应的患者(A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大于24周时两组的总生存率分别A组92%,B组81.5%[Log Rank (Mantel-Cox) 检验,χ2=3.85,P=0.047].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包括潮红、出汗、小关节痛,其中有2例发生与治疗药物关系不确定的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药有效率为48% ,能明显延长达CR或PR患者的生存期,副反应易耐受.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3H-TdR参入-高速放射自显影和脾结节生成技术等现代实验血液学方法,对苯中毒时骨髓细胞的功能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比较了不同苯剂量对其骨髓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轻度苯中毒时,其骨髓毒性可能主要由于骨髓分化细胞DNA的合成受到干扰而引起,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也受到波及。 本文还讨论了苯中毒的临床发病机理。认为苯中毒可能会损及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在内的骨髓所有成分;苯的作用强度则可能是此种毒性作用的关键,使得苯中毒具有延续性、多样性和可逆性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分次大剂量照射对骨髓细胞的损伤,我们曾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小鼠骨髓抑制等进行了研究。本文系利用高速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小鼠骨髓细胞~3H-TdR参入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1.北京医学院繁殖的瑞士种雌性小鼠,体重18-24克。设照射组和对照组。前组用~(60)Co-γ源(剂量率92.52伦/分),每周照射一次,每次200伦,总剂量600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化疗药物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并观察脐血输注在防止化疗后骨髓抑制,加速骨髓损伤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22例不同实体瘤患者因使用含NVB、DDP、IFO的方案化疗,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最终低于0.5×10~9/L时的综合救治;60例实体瘤患者应用含DDP、紫素、ADM的方案化疗,随机分为二组,采用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预防性使用脐血输注后血象的变化。结果 22例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绝对值降至最低值的时间为12.24±2.08天,其中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1×10~9/L者5例,低于0.5×10~9/L者17例,经采用rhG-CSF、脐血及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等措施,没有一例发生感染,ANC最低值<0.5×10~9/L,持续4.31±1.97天后恢复至大于1.5×10~9/L,WBC最低值持续9.47±5.10天后恢复至大于4×10~9/L;预防性使用脐血输注使骨髓抑制的程度减少,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缩短。结论 在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救治中,严格的隔离措施及应用rhG-CSF、脐血及抗菌素等综合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脐血输注能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帮助患者顺利渡过骨髓抑制的危险期,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如期化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5Gy~(60)Coγ,射线急性照射和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对小鼠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的损伤特点,发现CFU-GM是观察造血损伤修复能力的最敏感指标;CTX有很强的拟放射线的特性,在本文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其对粒系的损伤比放射所致的损伤持续时间短、恢复快,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还表明,追踪观察白细胞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骨髓的造血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